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耕”新记——从春耕看“梨树模式”的成效与启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9:29:00    

机声隆隆,春耕启幕。

如何让“耕地中的大熊猫”既守住生态底色又捧出更多“金穗穗”?当秸秆覆盖的田垄上种下丰收的种子,当免耕播种机的辙印不断延伸,这场始于一个东北小城的耕作革命,正为吉林黑土地的永续利用书写着答案。

从30亩到8000万亩的生态觉醒

春耕时节,地处黄金玉米带的梨树县田间地头一片忙碌。

近一段时间,梨树县联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连和都在地里忙活着。“用这‘梨树模式’第九年了,这‘不翻地、盖秸秆’的法子,咱黑土地认。”他说。

“梨树模式”在赵连和的田里扎根八年,见证着黑土地由“硬”变“软”的蜕变。最初板结发硬的耕层,如今成了能攥出油的“海绵”,渐渐变暄了;曾经绝迹的蚯蚓,成了田垄间最活跃的“原住民”,土地又焕发了新生机。这场始于合作社的耕作“革命”,早已从最初的30亩试验田蜕变为千万亩农田的绿色实践。在松辽平原腹地,8000万亩实施“梨树模式”的耕地织就生态防护网:减少水土流失80%,耕层有机质含量增加近13%,土壤含水量增加20%—40%,土壤有机质储量每公顷年均增长0.1%—0.3%。

中国科学院数据显示,连续十年实施“梨树模式”的地块,土壤保肥能力增强30%,化肥用量减少18%,农药喷施次数从3次降至1.5次,白色污染减轻40%。

这些数据勾勒出“梨树模式”的本质:它不仅是耕作技术的革新,更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构——通过秸秆还田构建碳汇通道,以免耕技术守护生物多样性,用自然规律替代化学干预,实现了“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的深度统一。

自2015年成立合作社,耕耘黑土十年,赵连和的心里有本生态账:秸秆还田每亩省了60元整地钱,少打两遍药省30元,增产的玉米能多卖150元。他知道这些数字背后,是黑土里越来越多的蚯蚓孔,是暴雨天不再翻涌浑黄泥浆的垄沟,是春耕时节不再扬起满天的风沙。

如今,黑土地正以可量化的生态指标,彰显着“梨树模式”的生态红利。

从“碎田难耕”到“大田智管”的“梨树”解法

在梨树县蔡家镇凤芝家庭农场的机库里,“这是为‘梨树模式’量身定制的‘家伙事儿’。‘突突突’走一趟,秸秆归行、条带耕作、精量下种、施肥全办妥。”负责人刘凤芝拍着一台免耕播种机的机身笑着说。作为首批“尝鲜者”,农场的这几台农机已经历多次迭代升级,效率比老法子快很多、好很多,一亩地能省80块钱!

这种“农机跟着农技走”的创新路径,成为“梨树模式”技术迭代的鲜活注脚,也让“梨树模式”更快地从试验田走向大田。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表示,从早期秸秆覆盖地温低、土壤板结堵塞的难题,到现在的多功能一体化复式作业智能化装备批量下线,“梨树模式”正通过持续的本土化创新,转化为田间地头的丰收实效。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梨树模式”的“升级密码”还藏在田间的新变化里——

如今的“梨树模式”,已“进化”出4种“基础款”耕作模式,还配上了“秸秆科学离田”“粪肥堆沤还田”,组成能实现种养循环的“4+2模式”,让土地越种越“滋润”。

实践表明,一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绝非单一要素所能成就——它既依赖于核心农艺技术的迭代突破,也离不开配套装备技术的协同适配,更需要生产组织模式的系统性创新作为桥梁。

梨树县的创新实践,将分散地块整合为规模化经营单元的探索成效凸显。该模式以成本保障、产量保障为核心,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种植技术标准和田间管理流程,成功打造单个面积达300公顷的集中连片耕作单元,实现从“碎片化经营”到“集约化发展”的关键跨越。

有专家指出,这种将技术集成与生产组织方式创新相结合的做法,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又蹚出了一条黑土地保护与现代农业发展协同推进的新路径,为东北黑土地规模化保护利用提供示范样本。

从“梨树模式”的进阶路径可见,秸秆覆盖免耕技术的成熟解决了“怎么种”的技术问题,免耕播种机的本地化突破攻克了“用什么种”的装备瓶颈,而“双保全统”托管模式的创新则打通了“如何规模化推广”的制度堵点。

技术、装备与制度的协同创新体系,让“梨树模式”真正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产力,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的现代农业发展范式升级。

藏粮于地的“双赢答卷”

站在粮食安全的维度审视,“梨树模式”的综合价值更显厚重。在东北黑土核心区,我省3283万亩推广田实测显示,应用该模式的地块较传统耕作亩均增产10%以上,秸秆覆盖还田还减少了化肥投入与耕作损耗。

当免耕播种守护了土层结构,粮食产能的“看得见增长”与耕地产出的“摸得着红利”,正成为端稳“中国饭碗”的双重保障。

在东丰县新巨强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田里,免耕播种技术的成效展现得淋漓尽致:秸秆覆盖的地表如铺上“防护毯”,拨开秸秆是黝黑发亮的耕层,手指轻捏便碎成绒状。“以前下雨怕冲地,刮风怕起沙,现在秸秆盖住地,土没冲走,肥也留住了。”合作社负责人赵新凯蹲下身,抓起一把松软的黑土,秸秆腐殖质的气息混着泥土潮气扑面而来。

在这片“跑水跑土跑肥”的坡地,“梨树模式”正改写着“靠天收”的宿命。去年,合作社每公顷玉米产量达2.5万斤。传统认知里“薄地难高产”的定论被打破,良纯村的实践印证:即便在生态脆弱的半山区,科技赋能也能让“流失的黑土”重新聚集成“丰收的底气”。

从田垄间的微观变化到整片大地的色调转变,“梨树模式”用看得见的土壤蜕变,勾勒出地力提升与产能跃升并行的绿色发展轨迹。

这些变化印证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对土地的敬畏,终将转化为可持续的馈赠。正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在田间观察时所言:“‘梨树模式’的成功,证明农业生产可以不走‘掠夺式开发’的老路,可以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当我们学会与土地对话,土壤便会用更丰硕的收成回应。”


作者:毕玮琳 陈沫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相关文章

  • “耕”新记——从春耕看“梨树模式”的成效与启示 机声隆隆,春耕启幕。如何让“耕地中的大熊猫”既守住生态底色又捧出更多“金穗穗”?当秸秆覆盖的田垄上种下丰收的种子,当免耕播种机的辙印不断延伸,这场始于一个东北小城的耕作革命,正为吉林黑土地的永续利用书写着答案。从30亩到8000万亩的生态觉醒春耕时节,地处黄金玉米带的梨树县田间地头一片忙碌。近一段时
  • 双镜相得益彰,各有所长——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骨感染外科张强主任的微创智慧 在脊柱微创治疗领域,UBE 技术(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与椎间孔镜技术犹如两面 “精准之镜”,以独特的优势共同守护患者健康。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骨感染外科张强主任,正是一位深谙双镜之道的 “镜界高手”,他带领团队将两种技术融会贯通,在临床实践中实现优势互补,为无数脊柱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椎间孔镜技
  • 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汽车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将被规范 工信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5月8日,据工信部官网,根据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将申请立项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予以公示。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北京车和家汽车
  • 山西阳高:织密电力防外破“安全网” 中新网山西新闻5月9日电 “师傅,春耕时候用这些大型农机具,可得和电力线路、电杆还有线路拉线这些电力设施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啊,可别让机械碰到或者扯到,不然电力设施受损,咱大家用电都受影响。”近日,山西阳高县春耕正酣,国网山西阳高县供电公司黎明党员服务队队员小赵和青年突击队队员小孙走进东小村镇新东村,
  • 粒粒良种孕育丰收希望——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科研育种一线见闻 眼下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沧州市农林科学院西花园试验站的资源圃里一片热闹景象,科研人员正穿梭于碧绿的麦浪中,挑选小麦进行杂交组配、去雄授粉、封口挂牌等作业,为旱碱麦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科研人员在人工气候室内为小麦进行精细的杂交“手术”。通讯员 摄“这段时间是小麦杂交的最佳时期,我们团队在抽穗初期给麦穗
  • 科技赋能春耕忙 田野焕发新气象 又是一年春耕春播的时节,呼伦贝尔农垦绰尔河农牧场有限公司依托现代农业机械化优势,在沃野平畴间抢农时、夺积温、保春种,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播画卷全面铺开,让田间地头充满“科技范儿”。春播是一年农事的重要阶段,关乎着全年的收成。连日来,在绰尔河农牧场有限公司6台配备先进导航系统、动力达2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
  • 刚刚,空载试运行!福州滨海快线要来了!开通时间就在…… 大家都在看☞ 最新!福州市中心一小学将重建,位置就在……☞ 正在热销!一天一个价!今年福州的情况有变化......☞ 林俊杰被指介入他人感情,经纪公司最新回应刚刚福州滨海快线正式空载试运行啦!这标志着滨海快线距离初期运营又迈进了一大步车来啦!快跟着小新一起出发吧!滨海快线首次采用市域A型车采用横纵综
  • 全球范围的“紧凑型SUV之战”,零跑B10能打赢吗? 零跑B10当“电比油低”成为现实,新一轮“价格即战场”的淘汰赛正在蔓延至全球市场。就在此时,零跑汽车将一辆售价不到13万的智能SUV,拉到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牌桌上。近日,零跑B10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9.98万元至12.98万元,并同步开启全球化进程。这款车不仅是B系列的开篇之作,更被视为零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