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地方食闻】四川“粮”辰美景迎丰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15:17:00    

  金秋八月,蜀地田野一片丰收盛景。从川南珙县的玉米大豆“双高产”示范区,到川中乐至县的“集体经济+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再到成都平原邛崃市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三地不同的丰收图景,共同勾勒出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的多样化路径。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持续落实和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四川的农业现代化步伐正在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粮食安全底线越筑越牢。

水稻收割机在田间作业

珙县玉米“金满仓”

  在宜宾市珙县的广袤田野间,成片的玉米植株整齐挺拔,沉甸甸的玉米棒缀满秸秆。走进曹营镇百亩玉米超高产示范点,宜宾市粮油中心主任介绍:“今年,珙县创新推行‘三村连片’发展模式,统筹推进玉米大豆‘双高产’示范区建设1.16万亩,其中‘玉米+当归’良药复合种植400亩。通过组建‘川农大+省市农科院+县乡村技术人员’的专家技术服务团,系统应用缩距密植、机耕机播、绿色防控等高产技术,重点推广‘成单716’‘康龙玉109’‘南夏豆25’等省市重大品种,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悉,农户种粮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仅项目区就新增了38户种粮大户。“今年的收成特别好。”洛亥镇高腊村村民难掩喜悦之情,“专家指导我们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玉米长得更密实饱满,产量大幅提高。加上订单收购和各项惠农政策补贴支持,示范区每亩最高收入能达到2700元以上。”

  近年来,珙县以“天府粮仓”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和玉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构建了“科研攻关+示范推广+产业融合”的全链条发展体系。宜宾市2025年玉米高产示范观摩培训会(以下简称“培训会”)日前在珙县召开,百余名专家学者、农业农村部门代表和种植大户共同见证了山区玉米高产示范的丰硕成果。

  培训会上,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围绕生物育种与玉米单产提升,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点。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专家则立足宜宾市实际,分享了玉米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可推广的技术方案。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张英对测产验收结果表示赞扬:“珙县山区玉米大豆‘双高产’示范粮油单产提升行动玉米亩均产量达546.4公斤,超上年亩均水平的29%以上,充分展现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强大支撑作用。”

  下一步,珙县将持续深化绿色高效技术集成应用,优化种植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单产提升与农民增收协同共进,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乐至集体“增收忙”

  与此同时,在资阳市乐至县,51.6万亩玉米进入收获季节。田间地头,收割机穿梭作业,金黄的玉米颗粒归仓,生动展现出当地实施“集体经济+土地流转”模式带来的丰收喜悦。种植户们抢抓农时,在田间地头奏响了丰收的“金秋序曲”。

  中天镇大楼湾村的田野,正是这幅丰收画卷的生动一隅。记者日前在大楼湾村玉米收割现场看到,收割机高效完成收割、脱粒、秸秆粉碎等工作,玉米直接运往晾晒场。“我们村集体今年种植玉米150亩,预计亩产可达800斤。”大楼湾村党总支书记陈祖国为记者算起了收入账,3天的集中收割后,将为村集体带来12万元收入。这片金黄带来的喜悦,其背后是大楼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强力引领。据了解,该联合社2021年成立,2022年流转整合220亩土地,主要种植玉米、榨菜、桃子等。

  “土地流转费每亩500元,常年吸纳近30位村民务工,高峰期达60人,日工资80元。玉米收完,10月马上种榨菜,实现‘一地多收’。”陈祖国说,“集体经济+土地流转”模式既盘活了村里闲散的土地资源,又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去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支付务工工资近8万元,有效拓宽了村民在家门口的增收渠道。

  从大楼湾村的“小窗口”,映射出乐至农业发展的“大图景”。“今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51.6万亩,其中机械化收割面积预计达14万亩,较往年稳步提升,预计9月中旬全面完成收割。”乐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玉米归仓、榨菜下种,“一地多收”的轮作模式持续运转,乐至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正越夯越实。

邛崃稻种“能力强”

  丰收,离不开良种的有力支撑。近日,成都市邛崃市2.83万亩制种水稻迎来收割,广大种植户正抢抓晴好天气,利用机械化作业抢收,确保丰收的种子“颗粒归仓”。

  在邛崃市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金黄饱满的稻穗低垂。田间,9台水稻收割机穿梭忙碌,割稻、脱粒、碎秆、装车等环节一气呵成,机械化作业大幅提升了收割效率。四川皓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贺德均介绍,今年公司与荃银高科合作制种5000余亩,涉及4个品种,其中包括1个新试验品种。“从今年制种情况看,长势良好,产量可观,预计高产田块亩产种子可达200公斤左右。”贺德均表示,公司制种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已超90%,涵盖育秧、移栽、无人机授粉、收割等全程环节。

  据了解,水稻制种技术要求高,需分区种植父本与母本,并通过花期调控实现自然授粉。作为国家级制种大县,邛崃市将水稻制种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通过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农资支持,成功将“稻种”培育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金种”,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邛崃市抢抓国家种业发展机遇,深化合作共建基地,加快种业全链条发展,全力建设中国西部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核心承载区,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供优质种源保障。目前,邛崃市已建成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8万亩,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8万亩以上,年产杂交水稻种子约620万公斤。

(王继发 蒋俊伟)

相关文章

  • 【地方食闻】四川“粮”辰美景迎丰收   金秋八月,蜀地田野一片丰收盛景。从川南珙县的玉米大豆“双高产”示范区,到川中乐至县的“集体经济+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再到成都平原邛崃市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三地不同的丰收图景,共同勾勒出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的多样化路径。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持续落实和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四川的农业现代化步伐正在加
  • 总产量306.2亿斤!河北夏粮喜获丰收 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总产量306.2亿斤!河北夏粮喜获丰收6月6日,农机手驾驶联合收割机在临漳县香中村麦田作业。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郝东伟)又是一季丰收粮。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夏粮产量数据。河北省夏粮播种面积3429.6万亩,亩产446.4公斤,总产量30
  • 全国首单股份制银行“银期保”项目落地黑龙江 中信期货玉米大豆双项目守护黑土地 近日,2025年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黑龙江省嫩江市玉米和大豆两个“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顺利完成出单,项目由中信期货牵头,国投期货、五矿期货、渤海期货、西南期货共同参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两个项目的保险参与方,为种植户提供保险保障。中信银行、工商银行作为两个项目的银行参与方,为农
  • 孙生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关系到生命安全与生存安全,是最基础最重要最根本的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下,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历史性突破1.4万亿斤,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
  • 贵阳贵安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样炼成→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为传统农业的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指引。近年来,贵阳贵安通过科技创新、数字技术赋能以及产业融合,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山地都市高效农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强大动力。筑牢农业“芯片”根基种业是农业现代化的“芯片”。2023年7月,贵阳市人民
  • 夏至近农事忙 夏至将近,人们把握农时、辛勤耕作,期待收获。↑ 6月19日,河北省遵化市东新庄镇农民驾驶农机旋耕土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满仓摄)↑ 6月19日,广西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鹅塘村农民操作农机耕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廖祖平摄)↑ 6月19日,浙江省余姚市黄家埠镇上塘村农民在田里起水稻秧苗(无人
  • 27年拼搏 他只愿农民“粮满仓” 1998年从盐城农校农学专业中专毕业后,他带着“让农民朋友们种好粮、过上好日子”的初心,扎根基层农技推广一线整整27年,先后主持实施省部级重大农业项目30多个。他就是今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滨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健。“没有什么追求,比奉献‘三农’更有意义”刚刚毕业的那一年,刘健跟着农业局里
  • 临沭县大兴镇彭长友:巧种水果玉米 同走致富之路 鲁网6月4日讯6月4日,临沭县大兴镇东大坡村村民彭长友正在查看水果玉米生长情况。4年前,花甲之年的彭长友,以一斤一百元的价格购进新品种水果玉米,采取起垄、覆膜、密植法种植,亩投资六七百元,3月份种植,6月底即可收获。鲜玉米论个卖,一个玉米棒子1.6—2元。儿子联系线下客户,儿媳线上直播带货,水果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