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孙生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07:41:00    

粮食安全关系到生命安全与生存安全,是最基础最重要最根本的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下,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历史性突破1.4万亿斤,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然而从粮食供求关系看,我国粮食产需总体上仍然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必须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粮食是社稷之本。在一个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一旦粮食不能够充足供应,不仅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存安全会受到威胁,而且整个社会的平稳运行也会受到极大冲击。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需求还将呈刚性增长趋势,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长期存在。再加上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确保粮食安全的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坚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分作物类型精准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重点在提高粮食单产上下功夫。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断适应满足需求侧的新变化、新要求。目前,我国水稻和小麦单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水稻和小麦生产,要严格按照“依靠自己保口粮”的底线要求,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民水稻和小麦生产积极性,稳固口粮生产基本盘。近年来,城乡居民肉、蛋、奶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拉动了油饲料作物的需求增加,但我国大豆和玉米等油饲料作物单产水平和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22年,我国大豆单产为1980.08公斤/公顷,不仅和美国、巴西、阿根廷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且未能达到2608公斤/公顷的世界平均水平。玉米方面,尽管我国2022年单产6436.08公斤/公顷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和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造成我国玉米和大豆单产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水土资源、气候环境影响外,主要在于我国玉米和大豆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科技创新对玉米和大豆单产提升的驱动力有所不足。一方面,要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动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为提高玉米和大豆单产水平插上科技的翅膀。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授民以技”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进一步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强化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的公益性服务职能,打通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让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真正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树立节约就是增产的意识,加快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引导城乡居民形成健康节约的消费习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仅需要提高单产水平,更要减少无谓的浪费损耗。据估算,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不仅增加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压力,也挤压了其他优质农产品生产空间,加大了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不利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舌尖上的浪费”以外,我国居民食用油和“红肉”人均消费量分别超过膳食指南推荐标准约一倍和二倍,这种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在加大粮食供给压力的同时,也容易引发营养不均衡问题,进而威胁城乡居民健康。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调“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加强公共食堂、餐饮机构等用油指导,推广减油减盐减糖和全谷物等膳食”。通过需求侧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能够更好引导居民形成健康消费习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新的需求也可以引领新的供给,在减轻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压力的同时发展生态高值农业,减少农业生产中的资源过度投入和环境污染,实现粮食安全、营养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有机统一。

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要突破保障粮食安全主要依赖农区耕地的传统认识,将粮食的概念向食物拓展,将粮食的来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的原则,加快推进我国农食系统转型。一方面,要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另一方面,要推进农村制度创新,加快形成与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相匹配的制度、技术、政策和投资体系,有效促进食物新品种、新领域、新技术开发,在拓展食物来源渠道的同时提升食物开发价值链,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孙生阳】

相关文章

  • 这种“纸”真的别再直接接触食物了!很多人不知道! 厨房纸,已经成了很多人厨房里的标配。平常擦水擦油,它比 一般的抽纸都要好用,有些人也会在煎肉之前,用厨房纸擦掉表面的水分,避免煎的时候油花四溅……不过在使用过程中,你是否想过, 厨房纸可以用来直接接触食物吗?AI制图01厨房用纸可以用来包装食物吗?很多厨房纸在上市的时候,都遵循了我国的推荐标准《厨房
  • 中国经济圆桌会|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撑 不断提升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司副司长马维晨在“中国经济圆桌会”节目中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结合海洋强国建设“十五五”相关规划的编制,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厘清我们海洋科技领域的重点急需的领域,完善政策的支持体系,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渠道,支持海洋领域的重大项目的建设,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撑,不
  • 果然视频|外国友人逛乡村看科技赋能粮食减损、和美乡村建设的山东实践 7月26日,参加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中外嘉宾,一起走进济南中科北斗数字农业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观摩,看科技赋能粮食减损。与会嘉宾还来到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济南市王老村,看和美乡村建设的山东实践。
  • 总产量306.2亿斤!河北夏粮喜获丰收 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总产量306.2亿斤!河北夏粮喜获丰收6月6日,农机手驾驶联合收割机在临漳县香中村麦田作业。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郝东伟)又是一季丰收粮。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夏粮产量数据。河北省夏粮播种面积3429.6万亩,亩产446.4公斤,总产量30
  • 新华社权威快报|增长2.9% 2025年中国外贸半年报出炉 2025年中国外贸半年报7月14日出炉。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比前5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万亿元,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实现7.2%的较快增长;进口8.79万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相比前5个月收窄1.1个百分
  • 海关总署:上半年我国对其他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进出口同比增长3.9% 7月14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金砖合作机制再次扩员,已经成为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上半年,我国对其他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进出口6.11万亿元,同比增长3.9%,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8.1%。我们将贸易与投资相结合,与研发相结合,支持相关国家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转型升
  • 人民网评: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新时代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两个数据可见一斑。一个数据事关城市“颜值”。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2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65平方米。“推窗见绿、开门入园”,这种“诗和远方”的生活
  • 国际原子能机构高度肯定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和成效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高敬)记者11日从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获悉,今年6月29日至7月1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应中方邀请来华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领域综合监管评估,高度肯定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和成效,认定多项良好实践和业绩可在国际社会推广。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与国际原子能机构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