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7年拼搏 他只愿农民“粮满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0 18:02:00    

1998年从盐城农校农学专业中专毕业后,他带着“让农民朋友们种好粮、过上好日子”的初心,扎根基层农技推广一线整整27年,先后主持实施省部级重大农业项目30多个。他就是今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滨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健。

“没有什么追求,比奉献‘三农’更有意义”

刚刚毕业的那一年,刘健跟着农业局里的老股长下乡推广水稻抛秧技术,很多农民看到这个戴着眼镜、动作木讷、满脸稚气的“学生娃”,直摇头:“城里来的小青年,他懂什么叫种地!”这句话像刺一样扎在他的心里,深深地刺痛了他,也让他明白:农技推广不是坐在办公室写材料、讲白话、想当然,也不是待在实验室里搞数据,要想得到农民的认可,就必须把脚踩到泥土里,走到农民群众中去。

27年来,刘健和团队走遍了全县296个农业村居。至今,他还记得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时,凌晨4点县粮油站老站长王玉琪打着手电筒带他到田里“测地温”、查虫情的场景;至今,他还记得为了验证小麦新品种抗倒伏性状,连续1个多月吃住在示范基地,和农民一起记录了上千组数据的图景;夏天裤子上的泥点子、草帽下的晒痕,冬天雪地麦田里的烂泥鞋子、双手肿疼的冻疮,这些点点滴滴至今还时不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如今,他主持实施的30多项部级、省级农技项目,推广的20多个新品种,均已在田间逐渐结出了丰收的果实:多年来,在7500多户粮食和蔬菜类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下,全县3万多农户用上了“农业四主推”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的丰产丰收;2022年至2024年,全县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的单产水平连续3年突破500公斤,其中水稻平均单产达620公斤,100多万亩种粮的耕地中,有80多万亩基本实现了稻麦双季“吨粮田”的目标,真正实现了“藏粮于技”。

村里的农民朋友们也终于认可他了,离得老远,只要一看见他,就会主动、大声地打招呼;每当看到金黄的“麦浪”在阳光下翻滚,每当听到农民真诚朴素的话语时,他就觉得所有的追求和坚守都是值得的。

“没有什么地方,比田间地头更为敞亮”

2015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界牌镇陆集村示范户李大哥的30亩蔬菜大棚毁于一旦,刘健赶到现场时,浑身湿透的李大哥正蹲在泥水里抹眼泪,那一刻他深深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不能只解决“怎么种”,更要教会农民“怎么闯、怎么销”;乡村振兴,不仅要送技术,更要“育人才”。

这些年,他带着团队创新“田间学校+示范户+合作社”模式,把农民培训的课堂搬到了稻花香里、搬到了蔬菜棚中,编写的《农技小知识》被翻烂了边角,开发的“农技云课堂”更是让农户待在家里也能学到技术。

最让他欣慰的是,培育的1.5万名新型职业农民中,有1130多人创办了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其中126人成为省级、市级的农业带头人和领军人才,他们就像一粒粒种子,在广袤的田野里生根发芽,让他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也因此,在他的心里,“田间地头”就是最为敞亮的地方。

“没有什么担子,比农民需求更有分量”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刘健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多年来在基层一线的磨炼,更让他深深懂得:“民生大于天、民生重于地,农民的需求就是最大的民生,就是我们肩上最重的责任!”

2021年8月底9月初,正是抗击水稻“两迁”害虫的关键时期,他和团队连续20多天蹲守在田里,坚持看苗情、查虫情,最终摸索出“精准测报+优选药剂+窗口期统防”的防治模式,为全县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8月29日,正是女儿去大学读书开学报到的时间,他带着团队在基地攻关稻飞虱防治技术要点,晚上看着视频里坐着“顺风车”一个人去学校的女儿,从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也从未接送过她一次的刘健,只能在心里默默愧疚……

2021年初,当他第3次捧回江苏省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奖时,有很多人劝他:“你现在功成名就了,该歇歇了。”当时他心里也曾有过一丝丝的松动,但是他深知:每一片土地都需要扎根的人,只要还能走得动,就要继续做稻田里的“守望者”,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没有什么境界,比勇于担当更为坦荡”

2013年至2019年,受县委县政府选派,刘健连续七年先后在全县5个“经济薄弱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是全县历年历任“第一书记”中任职年限最长、任职村数最多,而且任职村均为重点经济薄弱村的一个,更是连续七年内,唯一没有被替换的一个。

回想起在重点村开展“科技扶贫”的点点滴滴,他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两委”班子一起探索摸索、一起真抓实干,一起带领和指导211名农村低收入农户实施19个农业脱贫产业项目,帮助村集体争取各类帮扶资金300多万元,分别为5个村都量身定制了“特粮特经+田头加工作坊+电商营销”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5个村都提前摘掉了“穷帽子”,实现了脱贫致富。天场镇海峰村的特色小杂粮、滨淮镇康庄村的大棚西葫芦等,现在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富民产业。

7年的科技扶贫,收获满满,不但磨炼了意志,锤炼了能力,更让刘健明白,在广阔的农村大地必须勇于担当……

(江苏工人报记者 刘蕾蕾 通讯员 刘义昂)

来源:中工网

相关文章

  • 沙漠上的“浪漫”产业 托起新疆菜篮果盘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沙漠上的“浪漫”产业 托起新疆菜篮果盘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对新疆却是铭刻奋斗、铸就辉煌的壮丽篇章。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式发展
  • 自驾北欧 追光北极⑩|芬兰波尔沃:在鹅卵石路上触摸时光的温度 图/文 张京明9月1日,从赫尔辛基驱车半个多小时,车窗外的城市轮廓渐渐淡去,波尔沃的红瓦木屋与蜿蜒河道便撞入眼帘。这座被称作“芬兰中世纪活化石”的小镇,最动人的不是风景,而是藏在街巷里的“时光共识”。踩着老城区的鹅卵石路缓步前行,脚下的石板带着岁月打磨的温润,却也留着自然的坑洼。同行的周正以前游览过
  • 【地方食闻四川筠连:高坎梯田喜迎水稻丰收 收获时节,层层叠叠的高坎梯田,宛如大地的五线谱,微风吹拂,稻浪翻滚,颗粒饱满的稻谷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当地农人趁着晴好天气抢收抢晒,确保水稻颗粒归仓。村民们收水稻一大早,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镇舟镇高坎梯田各处打谷机轰鸣,当地农人便穿梭稻田间,打谷、脱粒、装袋,运输,大家分工协作,忙得不亦乐乎。“
  • 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2025年8月27日运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张建军为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决定免去:苏丽红的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职务。来源:运城日报编辑:勾文玥
  • 【地方食闻】四川“粮”辰美景迎丰收   金秋八月,蜀地田野一片丰收盛景。从川南珙县的玉米大豆“双高产”示范区,到川中乐至县的“集体经济+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再到成都平原邛崃市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三地不同的丰收图景,共同勾勒出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的多样化路径。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持续落实和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四川的农业现代化步伐正在加
  • 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陆续启动 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近日,安徽、内蒙古等地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陆续启动,这是对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标志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今年以来,众多重磅政策和文件都强调,要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提升产业价值、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专家表示,要聚焦短板弱
  • 我们的邯郸道|待客如亲心连心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8月10日,来自辽宁沈阳的李先生一家从邯郸机场下飞机后选择来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扎营”。游客在知茗老茶馆内品茶小憩。“以前知道邯郸是历史古城,来过之后发现邯郸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更让我们欣喜的是,邯郸人热情好客,暖意无处不在。”李先生由衷地分享。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暑气消
  • 城乡融合绘就巴渝乡村振兴画卷 来源:经济日报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自“十四五”以来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双向发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逐步走出一条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路。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2.14%,居中西部第一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