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千年铁脊绘锦绣——解码“晋阳名城”太原的文化自信样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4 08:20:00    


晋阳古城(本报资料图片)。王韵菲 摄

  从华北平原向西越过太行山,地势陡然抬高,进入一个群山连绵的世界。在吕梁、太行两山相拥的一段“几”字形山脉间,古城太原,静立数千年。

  战国名城、北朝霸府、大唐北都、中原北门、九边重镇、晋商之都……一个个气势宏伟的称谓背后,凝结着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顽强不屈、创新求变、开放包容的精神。

  秉承2500余年历史文化,太原正谱写新时代的锦绣篇章,城市文脉流淌不息,城市故事更精彩。

  并州铁脊立千秋

  太原古称晋阳、并州。晋阳古城遗址的层层砖石间,镌刻着千年风云。

  太原西南晋祠镇一带,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加快建设。经过持续数十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尘封地下千余年的晋阳古城逐渐显露真容。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领兵攻灭北汉。晋阳城破后又遭火焚水灌,一代名城毁于一旦。

  “并州自古近胡地,牛酒常行十万兵。”因地处北方民族南下中原要冲,且山河险固、易守难攻,太原自古就是北方战略要地和军事重镇,被称为“四战之地、攻守之场”。

  绝境坚守、浴火重生,曾在这片土地屡屡上演。

  唐朝安史之乱时,10万叛军围困太原。李光弼率军不足万人,英勇守城月余,终以少胜多,歼敌7万,创造了“太原之战”的传奇。

  “一次次血战到底,一次次死守孤城,一次次废墟重建,淬炼出这座城勇毅不屈、顽强坚韧的品格。”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馆长赵涛说。

  如今,行走在城市的历史遗迹中,依然能感受到这份品格的力量。

  在晋祠智伯渠,可以聆听智伯水淹晋阳时城中“悬釜而炊”、宁死不降的悲壮历史;在晋源区赤桥村,可以追忆豫让“漆身为癞、吞炭为哑”矢志刺赵的动人故事;在碑林公园,可以感受名士傅山“宁丑毋媚”的笔锋和“介然如石”的气节。

  这份品格,融入城市文脉深处,更体现在新时代的发展实践中。

  有着“山光凝翠、川容如画”之誉的太原,一度因产业畸重、生态破坏而山水失色。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考察期间要求,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

  初夏时节,城西玉泉山,草木葱茏,山花竞放。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刮风扬黑灰,下雨流污水”的垃圾场、废矿山。在太原创新绿化投入机制的引导下,民营企业家张俊平承包了这片荒山,带领工人们扎根造绿10余年,把这里变成了游人纷至的森林公园。

  “石头山种树难,这里的每个山坡都至少栽过4遍树,多的栽了7遍。种一次不活,就换树种、换办法再种。”张俊平说,在每本笔记本的扉页上,他都会写下一句话:“经常在失败,永远不放弃。”

  这是张俊平的座右铭,也是玉泉山巨变的密码。

  怀揣顽强斗志,不畏艰难险阻,一场场新时代环境保护攻坚战在这里打响。

  面对大量荒山荒坡和受损山体,太原加大绿化投入,压实造林任务,“啃”下一座座“秃山”“疤山”;针对汾河水质较差的顽疾,太原以久久为功的执着,持续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大力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让“母亲河”愈发清澈;为解决大气污染治理难题,太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一批重污染企业关停、搬迁,焦化、钢铁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坚韧不拔,砥砺奋斗,如今太原交上了一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的发展答卷。

  晋商之都焕新颜

  “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晋商,以太原为枢纽,踏茶马古道,创天下传奇。

  明清时期,晋商重镇祁县、太谷、榆次、徐沟等均属太原府,太原由此获得“晋商之都”的美誉。不甘困于地窄人稠,这里的人们勇敢走出晋地,靠经商谋生。

  首创票号,开异地汇兑、转账结算之先河;实行“股俸制”“顶身股”,实现对人员的有效激励;推行“密押”“暗码”等防伪措施,加强资金往来安全管理……

  晋商研究相关专家认为,敢于开拓的气魄和经营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是晋商成功的关键,也是千百年来镌刻在太原城市文化深处创新品格的生动体现。

  步入近现代,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太原因煤而兴,也一度困于产业单一。新时代以来,太原秉承晋商之都创新品格,开启城市转型发展新章。

  煤焦油“摇身一变”成为针状焦、碳纤维等高附加值碳基新材料;焦炉煤气“变装”为工业高纯氢,每天能为近百辆公交车提供动力;人工合成“沸石”将本是危险源的瓦斯变成效益源,为煤层气高效利用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清徐县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内,构建起现代煤化工全产业链新格局。

  一座城市的禀赋,常能在继往开来中找到答案。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杜甫笔下的吟咏,证明太原的冶铁工艺早在盛唐便声名远播。

  如今,走进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轧机隆隆作响,一卷卷“手撕钢”成品整齐排列。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来到这里,拿起一片“手撕钢”仔细察看,称赞“工艺确实好,就像锡纸一样薄,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并勉励企业“再接再厉,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上不断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太原用实践诠释着:创新,是传承也是突破,是基因更是未来。

  从一座座生产车间的智能化改造,到晋创谷、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等“创新空间”的拔地而起,再到科技大市场的加速构建,太原正以破茧之势焕发新姿。

  传统产业涅槃重生,新兴动能拔节生长,一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在并州大地铿锵奏响。

  内陆高地链全球

  侍女衣裙上的粟特人装饰、波斯风格的“菩萨像”图案、出自中西亚乃至地中海地区的镶嵌宝石的金戒指……在“新晋网红”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里,可以看到诸多文明交融的印迹。

  历史上,太原既是民族融合之地,也是文明互动前沿。

  “从北朝到盛唐,随着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明交流日益繁荣,太原成为南北碰撞、东西汇通的重要舞台,从这一时期的大量历史遗存,可以一窥太原开放气质的源流。”太原市文物局局长刘玉伟说。

  开放包容,正是这座城市贯穿古今的魅力“密码”。新时代,太原正加快打造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太原到阿拉木图国际货运包机航线开通、设计年保障吞吐量1.5万吨的太原机场国际航空货运物流基地启用、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建设正酣……穿梭往来的国际航班,加速建设的航空枢纽,地处内陆的太原正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用包容的姿态联通全球。

  澳大利亚人顾丽安已在太原工作6年。刚来太原时,她听“太普”就像猜谜语,社区工作人员宋艳玲不仅当起翻译,还招呼居民们用英语与顾丽安聊天。去年顾丽安左脚骨折,邻居们主动帮她扫房间、取快递。“这里让我有家的感觉,我想在这里一直住到老。”顾丽安说。

  像顾丽安一样,越来越多的外国宾朋正在被这座城市吸引。

  去年9月,来自墨西哥、澳大利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嘉宾齐聚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这个设立于2016年的论坛,正日益成为全球能源低碳领域的重要对话平台。

  从能源领域的深度交流到体育赛事的广泛参与,太原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太原马拉松赛吸引4万余中外跑者创下新纪录,环太原公路自行车赛迎来10国车队同场竞技,太原国际通用航空博览会上多国飞行表演队空中“炫技”,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开放活力。

  太原也频频走出国门,开展文物巡展、文旅推介。去年5月,“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亮相希腊雅典,吸引了大批观众,为中希文明互鉴和传承人类共同文化遗产提供助力。

  奋进新时代,再绘锦绣城。携厚重历史文化滋养的城市气质,太原正阔步开新,迈向锦绣未来。

  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太原6月3日电)

相关文章

  •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京畿之门”开新局——解码“红色热土”保定的文化自信样本 京师锁钥,畿辅重地。河北保定,因“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而得名。自太行山麓到白洋淀畔,回荡着一曲慷慨激昂的燕赵长歌。从狼牙山五壮士镌刻下血色丰碑,到新时代脱贫攻坚发出动员令……保定,烙印着燕赵风骨,保留着文化筋骨,赓续着红色血脉淬炼的时代精神。厚重的历史扉页间,这座燕赵古城正以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文
  • 闻香识古城,信宜镇隆八坊村沉香夜市“香”起来 茂名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粤西人“下南洋”的起点。如今,这座古城已发展成为广东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单位,并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广东省美丽乡村特色村。7月12日晚,一场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文化盛宴——镇隆镇沉香夜市街,在八坊村红楼广场拉开帷幕。这场以“沉香”为主题的特色夜市
  • 人民网评: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新时代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两个数据可见一斑。一个数据事关城市“颜值”。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2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65平方米。“推窗见绿、开门入园”,这种“诗和远方”的生活
  • 江南时评|一场“德比”踢出江苏双城记新注解 一场0比0的比赛,却创下了60396人的观赛纪录;一场被戏称为“省会一哥vs经济一哥”的对决,最终以“江苏队”的齐声呐喊收场。7月5日的“苏超”联赛第六轮南京对阵苏州的比赛,用最足球的方式,诠释了江苏两大中心城市之间的关系。这场“江苏德比”的特别之处,首先在于它触碰到了江苏人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南京与
  • 消费新场景 发展新动能丨定州:古城街区上演消费业态“大合唱”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赵绅光 李沛涵 李征航“这简直就是个宝藏小店,我一个小白也能秒变手工达人。”7月4日,位于定州市宋街的鲁班创意体验馆内,正在制作粘土浮雕的外地游客张晓说。工作台旁,店主高江涛告诉记者,年轻人喜欢追求新奇时尚和体验感,店里推出手工陶艺、银饰打造、粘土浮雕等热门DIY项目,让游客
  • 【琢玉计划·青年视界】检察官日常系列第2期:普通刑事检察 时代报告讯(崔宏涛 通讯员 申凯鑫 王瑞)编者按:新时代新征程,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核心在队伍。为扎实推进人才梯队建设,我院以“琢玉计划”为依托,组织青年干警利用业余时间策划拍摄“检察官日常”系列视频,促使青年干警在光影创作中锤炼逻辑思维、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这些承载着思考与探索的作品,既是
  • 从企业投资“热力”看禅城“引力” 世界变化很快,行业都在加速洗牌。怎么才能在大变局的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发展机会?重塑中心,回归中心,就是当前最具确定性的选择。6月30日,禅城区举行城市价值提升暨高品质建设用地供应专家座谈会。这不是一场普通的会议,而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智慧的碰撞。来自省内知名的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及文旅策划研究等领
  • 压缩航空器地面等待时间 太原机场开启高效运行新模式   本报讯 近日,东航MU5273航班在T2站坪顺利完成“闪灯即推+边推边开”新流程操作,这标志着航空器地面高效运行新模式在太原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入应用。  据介绍,太原机场公司二跑道预计在2025年底正式投运。经模拟机测算,航空器地面滑行距离、滑行时间将显著增加。不仅直接冲击航班正常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