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陈江

图源:视频截图
近日,甘肃兰州一家健身房的操作“出圈”了。人家宣布:“为尊重女生客户,即日起增加生理期时间,月卡30天改为37天,季卡90天改为111天,并且全天提供卫生巾及红糖茶包。”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上海、河南、安徽等地也有多家健身房增加了“生理期时间”。这波操作,网友们纷纷点赞,直喊“全国推广”。
长期以来,健身房月卡以30天为默认周期,这种规则忽视了女性每月平均5至7天的生理期。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女性会因经期暂停锻炼,而一般健身房往往以“有效期不可顺延”的条款,让她们为无法使用的服务买单。现在健身房月卡多给7天,看着是小事,实则补上了一项长期被忽视的女性权益缺口。
过去,不少公共场所对女性的关怀,多少有点表面功夫那味儿。在健身房,弄点粉色器材;在商场,整个女性主题空间。看着都挺热闹,实则没触到真实需求。公共服务设计呢,又常追求“中性化”标准,结果母婴室不够用、女厕所总排长队、职场缺哺乳空间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曾被有些人当成“个案”甚至说“矫情”的需求,说白了,就是“她视角”缺失造成的。
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需要被看见、被理解。生理期的不适、孕期的健康风险、哺乳期对私密空间的需求,这些不该成为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障碍。深圳部分公园增设女性专用停车位,宽度更大、标识更清晰;一些城市职场推行“生理假”,允许女性员工在特殊时期申请休假。这些创新,都是从女性真实处境出发的暖心操作。公共服务不回避性别差异,主动把“她视角”融进去,政策才能真正暖到大家。
“她视角”越来越普及,说明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认知在升级。过去,女性常被简化为“家庭角色”,其社会贡献被低估。如今,从健身房到职场,从社区服务到城市规划,越来越多领域开始正视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比如上海某科技园区,设置女性专用休息室,有卫生用品自助机、暖宫贴等,既缓解了职场女性的突发困扰,也传递出“你的需求被看见”的信号。这种尊重,是对女性社会参与度的肯定,也是对性别平等内涵的深化。
有人可能会担心,强调“她视角”会不会搞性别对立?其实不然。这是呼吁更精细的公共服务思维。性别友好设计往往能让更多人受益,就像母婴室,不也方便了带娃的男性家长吗?真正的平等,不是无视差异的“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群体的合理需求,提供有差别的支持。这种“差别对待”,恰恰体现了文明社会对个体尊严的重视。
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上海体育大学等机构发布的《2023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女性占健身消费者的55.41%。而女性的生理特殊性,不该是让人尴尬的负担,应被公共服务坦然接纳。当更多领域愿意倾听女性声音,当“她视角”成为公共服务设计的默认选项,我们就能迎来更加友好的城市。而一个对女性温柔的社会,终将是对所有人都更友好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