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座城市愿意蹲下身,从一米的高度审视自身、规划未来时,会发生什么?常熟琴川给出了一个温暖而丰饶的答案。在这里,孩子的笑声不仅回荡在口袋公园的秋千上,也荡漾在琴湖的波光里。
琴川街道妇联用“一米视角”与城市对话,把儿童友好的理念落在每一个触手可及的空间里:从主题乐园到泵道公园,从自然课堂到桨板赛道,既留住了孩子的脚步,也延长了家庭的停留时间,让陪伴成为商圈的流量、赛事的亮点、社区的纽带。过去一年,这样的“亲子时光”带动琴湖溪里商圈客流超700万人次,也让这座江南古城多了一张温情而有力的城市名片。

湖畔周末的“温情经济学”——妇联的一米视角实践
周末的琴湖溪里,湖光映着笑脸,风声拂过平衡车的车铃。五岁的晨晨戴着骑行头盔,小腿用力蹬着平衡车,在波浪形赛道上飞驰。一个急转弯,风将他脸上的笑纹吹得舒展。不远处的父亲一手端着咖啡,另一只手在手机上批改文件。这是常熟琴川街道妇联精心织就的生活图景,也正在成为常熟城市周末的日常。
在这里,“一米视角”不仅是孩子仰望世界的高度,更是城市俯身回应的姿态。从街区到湖面,从陆地到水上,空间与活动被巧妙串联成一个温情的经济链条,让亲子陪伴的每一分钟,都能转化为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泵道公园的出现,让琴湖畔多了一处能同时容纳欢笑与速度的亲子场。坡道上,小骑手们一圈圈刷着“成长的弯道”,湖畔边,家长则收获着属于自己的悠闲时光。妇联敏锐地把这份热度延伸到更广的亲子链条——骑行之余的咖啡小憩、亲子课程、会员活动,像一根根看不见的丝线,把家庭的停留时间一寸寸拉长,让陪伴变得更耐心、更丰盈。在公园设计阶段,“儿童观察团”被请来参与决策,从坡道坡度到护栏颜色,都有着孩子的意见。公园开业短短两周,周边相关商业销售额就突破20万元,成为新的消费引流点。
“以前周末带娃像赶场子,游乐堡玩两小时就得走。现在他能在这练车,我喝咖啡、回邮件,能安安静静待上一上午,钱包也自然捂不住了。”晨晨父亲笑着点开手机里的会员记录——过去一年,仅这一处场所,这家人累计消费就超过2000元。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琴湖溪里商圈亲子业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带动客流超700万人次。一个高效且温暖的经济闭环由此形成:妇联精准引流,商户获得增长,再反哺资源,催生更优质的活动与空间,赢得家长口碑,吸引更多商户加入,形成正向循环。
童趣街区的“场景经济学”——琴湖溪里的“友好”生活
走进琴湖溪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专为孩子量身定制的多元空间。主题乐园中,高起点设计的趣味活动区、全龄运动场和生态花园益智区散落在绿地间,孩子们在攀爬、滑行和奔跑中释放天性。依湖而建的自然课堂被繁茂植物和卡通装饰点缀,一年四季都是孩子们观察自然、亲近绿色的课堂。科普增能基地通过主题墙和互动跑道,把科学知识嵌入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学习。

琴湖溪里花园城城市天台农场作为儿童友好街区的新亮点,不仅是一片城市中的绿色天地,更是亲子互动与自然教育的实践平台。孩子们在这里亲手播种、浇水、收获,体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感知自然节律与生命成长。妇联携手耕心幼儿园在此设立研学基地,开展系列自然课程与社会实践,让农耕文化融入童年记忆。同时,琴湖溪里花园城依托会员体系,每月举办“天台农场日”活动,推出种植、手作、自然课堂等体验,吸引众多家庭参与,有效延伸了亲子停留时间,带动周边餐饮与零售消费,成为“亲子经济”的新增长点。
湖苑幼儿园、琴湖小学等教育资源环绕周边,口袋公园、实践基地与商业配套串联成一张生活地图。妇联通过整合资源,把“儿童友好”从一个概念,落实成一个个可观、可感、可享的生活场景。
湖面跃动的“赛事经济学”——立航的亲子水上故事
如果说街区是孩子们的陆上乐园,那么湖面就是另一片天地。琴湖的平静水面、清澈水质与宜人环境,成为亲子家庭的理想运动场。琴川街道敏锐捕捉到“小众赛道”的机会,引进立航水上运动中心,让中国桨板公开赛落地琴湖。江南的温婉与水上运动的激昂在此交汇,一举“圈粉”八方来客。
立航负责人丁洁双回忆,当初落户琴湖并非偶然:这里水域面积适中、水流平稳,安全性高;周边商圈成熟,家庭客群集中,是开展桨板、水上自行车等亲子项目的理想场地。中心特别推出“亲子同板”课程,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个原本怕水的小男孩,如今已成为青少年桨板队的小队长,带着父母一同参赛。

赛事的带动效应尤为明显。2025年中国桨板公开赛常熟站专设家庭三人龙板项目,吸引大量家庭参与。赛事通过央视体育频道直播,曝光量超500万次。比赛期间,琴湖商圈家庭客流增加三成,停留时间由2-3小时延长至4-5小时,消费模式从单一购物升级为“运动+餐饮+休闲”的综合体验。
立航还把防溺水课堂和桨板体验搬进社区,每年为近百名青少年提供公益培训。许多孩子第一次接触桨板,就带动了全家的后续消费,这种“先口碑、后消费”的模式,也在悄然放大着琴湖亲子经济的半径。
在妇联牵线下,立航与琴湖小学、红梅小学建立合作,每周两次把桨板和皮划艇课程带进校园,让更多孩子在课余时间接触水上运动。中心建立了“理论讲解+实景识别+水中实操”的三维安全体系,并要求10岁以下儿童必须由家长陪同。丁洁双表示,未来计划引入水上露营、自然教育结合的桨板课程,并降低亲子赛事门槛,让更多家庭在琴湖留下属于自己的水上记忆。
“琴湖水上运动完全有潜力成为常熟的城市新名片,它结合了体育、娱乐、教育多重属性,这种吸引力,是室内亲子业态比不了的。”丁洁双说。
热闹之后的“黏性经济学”——活动如何留住脚步
空间是入口,活动是纽带。妇联通过一系列活动,让一次性参与变成长久的情感黏性。
三八妇女节,妇联联动商场举办非遗点翠课堂。指尖的金丝蜿蜒缠绕,孩子们专注地嵌下第一颗翠羽,家长们惊叹工艺的精妙。一节课未完,商家的微信已新增37位联系人。全国桨板赛U6组别吸引了上百组家庭参赛,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体验划桨乐趣,许多家庭在赛后报名水上课程。常熟起飞航空馆的亲子活动,把无人机飞行与屈原《天问》的故事结合起来,家长评价这是一次“文化+科技的双重启蒙”。

这些案例背后,是妇联对亲子经济的深刻理解: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制造一时的热闹,而在于把活动产生的情绪价值转化为长期的消费动力。
街角到家门的“信任经济学”——商户与社区的双向奔赴
妇联推动的“儿童友好商户”评选,从168家商户中遴选出首批20家。入选商户通过增设儿童座椅、母婴室、休息区等服务,显著拉长了家庭的停留时间。艾涂图儿童艺术空间在馆内开辟绘本角、联动“城市乐游”“书童小馆长”活动后,周末家庭客流量几乎翻了一倍。
此外,妇联还携手社区推出“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项目,组织有育儿经验的退休居民为周边家庭提供临时托管、亲子活动协助等支持,减轻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压力。该项目不仅促进了社区内部的信任与协作,让有需要的家庭得到了更贴心的帮扶,也为商圈带来更稳定、更有黏性的家庭客群。
这种看似微小的实践,恰恰是妇联角色的最好注解——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找到温柔的接口,让亲情、邻里与消费形成一条正向循环的链条。

温情,正成为一座城市的性格与IP。
夜幕降临,琴湖溪里天台农场的灯光亮起,孩子们奔跑在光影中,车轮划出一道道光轨,与湖面的波光交织。咖啡香、书灯暖、湖风轻,笑声与生意在同一个频率流动。
这就是妇联所塑造的“亲子经济”:不是简单的消费场景,而是一种有温度的城市性格。它把儿童的笑声化为城市的软实力,把一米视角的童趣变成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正如琴川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敏钰所说:“孩子的欢声笑语,承载着家庭的未来,也衡量着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以儿童友好为支点,深耕亲子经济,不仅是党委政府践行初心的生动实践,更是我们提升城市品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举。这份环绕童声的温情,正是琴川最富吸引力、最具说服力的招商名片和未来承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