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军徽闪耀红土地 健康春雨润延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9:53:00    

阳光讯(通讯员 崔婕 徐日升 记者 邓龙辉)春日的陕北高原日和风暖,一支身着迷彩服的医疗队再一次来到了延川这片红色热土。

延川县大型义诊活动

近日,空军第九八六医院医疗队第4次奔赴延川县开展大型义诊及送医送药活动,推进延川县第二人民医院帮建工作,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革命老区群众的炕头田间。

18个科室23名专家骨干在义诊现场一字排开,闻讯而来的群众如往年一般排起了长队。

延川县大型义诊活动

“老乡,您这血糖最近控制得不好,换药这些天得天天监测,药千万不能停!”内分泌科李洁主任正在为85岁的老革命调整用药方案。

“阿姨,中医药方要随证调节,不能一张处方吃半年。”中医科王苏丽主任耐心叮嘱着永坪镇的一位“老朋友”。

延川县城、永坪镇两场义诊共计服务群众1470人次,开展血糖、心电、超声、CT等各类检查、检验2203项次,免费发放药品约8万余元。

黄家圪塔村巡诊

从因人施策问诊开方,到翻山越岭送医送药,军装上的汗渍盐霜见证着“人民军医为人民”的誓言。

这段深情的守候要从9年前讲起。2016年8月,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永坪镇的黄家圪塔村被上级机关确定为定点帮扶村,该村也是空军第九八六医院前身之一原解放军第451医院的定点健康扶贫单位。2018年,九八六医院组建后,延续了帮扶任务。2020年底,黄家圪塔村因病致贫返贫的24户71人全部脱贫。2023年3月,针对延川县医疗资源薄弱、服务能力不强、区县诊疗率低等短板弱项,九八六医院又与延川县第二人民医院建立帮扶关系。

于是,红土地深深浅浅的脚印里,生长出军医誓言永不消逝的根系。

资源延伸 把综合能力提起来

“你们送来的不仅是设备,更是振兴的希望!”延川二院领导感谢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提升医疗“硬实力”,九八六医院向延川二院捐赠腹腔镜系统、电子肠镜、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等大型医疗器械,为医疗质量提升配齐“专业硬件”。

对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县城,疑难危重病例一直是“心头大患”。为此,九八六医院搭建远程会诊平台,建立院与院、院与村专网连接,实现跨学科远程多学科联合会诊。打通绿色转诊通道,实现疑难重症患者“无缝衔接”。

“组团”帮建 把短板弱项补起来

九八六医院医疗专家在延川二院进行医疗帮建

两院建立“科对科”精准帮扶机制,九八六医院分3批次派出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等7个科室16名医疗专家与老区医院薄弱科室结成“一对一攻坚对子”,长期扎根延川,开展技术指导、门诊出诊、业务查房、授课分享等,将专业知识、科学理念、先进技术“根植”到革命老区,填补了多年来的技术空白,极大满足了当地老百姓的医疗需求。

健康义诊 把暖心医疗送起来

从2023年3月,九八六医院共先后开展大型义诊4场,派出专家220余人次,累计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各项检查2000余人次,免费送医送药近30万元,发放宣传手册万余份,与老区群众结下深厚情谊。

2023年3月大型义诊活动

2024年5月大型义诊活动

2024年10月大型义诊活动

“只要老乡需要,我们的健康守护就永不撤岗!”此次返程时,眼科李鹏主任的话语,随着山梁上的军车笛声,回荡在这片红色热土的上空。

下乡入村 把健康理念树起来

“不疼、没事、再忍忍……”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受限、缺少健康知识,面对疾病,乡亲们总是把这些话挂在嘴边。

黄家圪塔村卫生室

结合实际,九八六医院捐赠46种324件套医疗器械、25台康复训练器械,配备电子屏,开通远程诊疗,建成5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小病上卫生室,大病在电视里找大专家,真好!”提起卫生室,村民陆爷爷展开笑颜。

医院支医队进村入户送医送药

近年来,医院扶贫人口近万人,捐款捐物上百万,先后派出40余名专家,传授业务技能,挨家挨户送医送药,健康宣教覆盖率达100%。根据当地医疗需求,因户施策、因人帮扶,重点慰问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帮扶对象,适时投放健康宣教视频、更换科普展板。

正如支医队成员王亚妮医生所说:“要让大家懂得早期防病、治未病,而不是晚期治病、治已病。比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健康的观念。”

人才培养 把骨干队伍建起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九八六医院为延川二院及驻村医务人员制定人才代职进修计划,提供免费学习提升机会,按照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进行带教、管理、考核,先后接收10名医疗骨干前来学习进修。

“通过代职进修,现在我已经能独立给糖尿病病人制定个性化、精细化的慢病管理方案。”作为进修学习人员之一,延川二院内科护士曹娟说道。

所有的只争朝夕,都是为了日新月异。在两院共同的努力下,曾经的“技术小白”蜕变成“宝藏医生”,也有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慕名来到这里。

寒暑的更迭中,肩扛红十字徽章的军医们用脚步丈量沟壑纵横的红土,以听诊器串联起军民同心的脉搏。蜿蜒的山路上,迷彩医疗车扬起的尘土正化作润泽生命的春泥,年年岁岁,守护着这片热土生生不息的希望。

相关文章

  • 15分钟就能灼伤!家里这种“小圆片”千万要收好 纽扣电池几乎家家都有,它们藏在遥控器、玩具、学习机、电子秤里,再平常不过。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圆片”,却可能被好奇的孩子一把抓起,塞进嘴里,引发窒息、中毒等严重后果,甚至造成不可逆的终身损伤。幼儿误吞纽扣电池10小时食道腐蚀穿孔,或终身残疾近日,南京市儿童医院公布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例。今年5月,江
  • 德州再添一家三级公立医院!9月1日开启试运营! 【来源:德州日报】9月1日据德州市卫生健康领域重大民生工程新闻发布会消息德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于9月1日正式开启试运营德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是一家现代化的三级公立专科医院,是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全力推进的民生工程,也是我市“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项目。医院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7.07万平方米,总投资5
  • 白求恩、斯诺、史沫特莱、绿川英子等来华支援抗战,抗战精神从武汉传向世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7年前,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文化中心。武汉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近日,武汉大学教授、中国二战史研究会名誉会长胡德坤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保卫战期间,大批援华国际友人来到武汉、关注武汉战事,呼吁各国支持中国
  • 重启开诊!上海知名医院官宣!4条地铁直达,有人花2个小时赶来↗ 家住徐汇区的坊友对大华医院一定不会陌生经历过多次搬迁如今终于落定徐汇区淮海中路966号并开诊运营!大华医院始建于1926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此前,它已经历过两次搬迁。徐汇区政府网站公开信息显示,2000年,响应区政府“北医南调”区域发展规划,
  • 上海六旬阿姨每天四五点准时开骂,居委会:其因儿子车祸过世后引发心理问题,已向其家人提出送医诊治遭拒绝 在城市的居民区里,清晨本该是宁静祥和的时光,居民们或在睡梦中享受最后一段休憩,或准备开启新一天的生活。然而,上海某小区的居民却长期被一段不和谐的声音打破清晨的宁静 —— 一位六旬阿姨每天凌晨四五点准时大声 “开骂”,偶尔还会伴随唱歌、扔脏东西等异常行为。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也让人们
  • 鼓岭医者海门薇:烽烟中的生命守护人 逆行参加战地医疗工作 用日记记录日军暴行鼓岭医者海门薇:烽烟中的生命守护人海门薇医生的毕业照。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她以无畏的逆行和仁心,从闽清山村到重庆战地医疗一线,救助了无数苦难中的中国百姓。其间,她不仅用手术刀缝合战争导致的创伤,还用画笔记录日军的暴行、用母爱温暖孤儿的心灵……这就是鼓岭医者
  • 海上应急救援升级!上海六院牵头水陆空救援演练,将探索无人机医疗投送 “滴水湖发现2位落水者,请迅速组织人员实施急救……”今天(7月26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联合浦东新区临港消防救援大队及上海浦东新区蒲公英应急救援保障服务中心,在滴水湖开展水陆空协同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演练现场,各工作组闻令而动,无人机率先升空,锁定“落水者”位置,消防救援人员驾驶水陆两栖车朝“落水者
  • 有人已因晒背2小时送医保命 “网红”养生法要不要跟? 本周起,全国多地将开启新一轮大范围“高温模式”,周末(7月20日)还将入伏,意味着三伏正式开启。民间有冬病夏治习俗,连日来,包括三伏晒背等“网红”养生热潮再起。这些夏季养生方法靠谱吗?且不说效果如何,已有人因此进了医院。晒背抓紧两时段,别把“天灸养生”当“烤验”本周,申城重新被副热带高压掌控,晴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