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鼓岭医者海门薇:烽烟中的生命守护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3 10:02:00    

逆行参加战地医疗工作 用日记记录日军暴行

鼓岭医者海门薇:烽烟中的生命守护人

海门薇医生的毕业照。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她以无畏的逆行和仁心,从闽清山村到重庆战地医疗一线,救助了无数苦难中的中国百姓。其间,她不仅用手术刀缝合战争导致的创伤,还用画笔记录日军的暴行、用母爱温暖孤儿的心灵……这就是鼓岭医者、美国女医生茹丝·海门薇(Ruth V.Hemenway)。

本期“鼓岭的抗日志士”系列报道聚焦这位鼓岭医者,致敬她用医术与慈悲铸就的不朽传奇。

逆行而上

奔赴战地医疗一线

茹丝·海门薇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受美以美教会派遣,1924年来到闽清六都善牧医院。此后的十余年间,她无数次深入山村巡诊,冒着土匪威胁为百姓治病,还扩建医院、培养护士,奠定了闽清现代医学的基础。其间,她三上鼓岭避暑度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茹丝·海门薇正在南昌行医,无法返回闽清的她见灾难持续蔓延,遂向中国红十字会报名参加志愿医疗服务,主动请缨奔赴最危险的战地医疗一线。尽管她清楚战地医疗意味着什么,但医生的责任感与良知让她义无反顾。

随后,海门薇将养女华星托付他人,独自一人冒着炮火奔赴重庆,加入锡拉丘兹中国医院(重庆宽仁医院),负责产科、妇科和小儿科。

海门薇医生进入重庆防空洞躲避日军轰炸。

当时,重庆正遭受日军的无差别轰炸,海门薇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她曾在日记里记载,一次空袭之后,伤员如潮水般涌入,颅骨破裂、手足折断、休克出血的患者挤满了院子。“担架抬的、椅子抬的、人背来的,甚至还有自己跌跌撞撞走来的,院子里一片混乱。”她写道。

那时,她常常和同事彻夜手术,处理枪伤、烧伤和爆炸伤患者。她震惊于日军对平民的屠杀:“这种不加选择屠杀平民的暴行让我难以置信,我的全部生命都在修补人的身体。”

海门薇医生在闽清骑马出诊。

1939年夏,海门薇打算返回闽清,但因战局恶化而搁浅。为躲避轰炸,锡拉丘兹中国医院被迫迁至乡村。随后,海门薇接受资州医院邀请,奔赴成都与重庆之间的小城资州,继续投身战地医疗一线。

海门薇初抵资州医院时,正值当地霍乱肆虐,医院病房挤满手脚脱水皱缩、眼睛深陷的昏迷患者。她雇佣女学生、铁匠和木匠等,补充人手和物资,并组织大规模预防接种,一周内就为1500人接种了疫苗。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霍乱逐渐消退,无数家庭重燃希望。

1940年,因繁重工作和营养不良等原因,海门薇出现严重健康问题,不仅体重骤减,连爬楼梯都要中途休息。即便如此,她仍坚持手术和巡诊,直到同事强迫她前往成都治疗。第二年,积劳成疾的她不得不回美国治疗。临行前,很多人前来送她,还有高级军官送来纯金奖牌。但她说:“这当然是很大的光荣,可是我宁愿用这些钱买米,送给饥饿的病人。”

以笔为刀

用日记记录重庆大轰炸

残酷的战争不仅考验医者的技术,更震撼着海门薇的内心,她用日记记录下自己耳闻目睹的日军暴行和重庆苦难。

1937年,她前往重庆途中路过武汉,目睹日军空袭下的悲剧。“我只能躲在防护沙袋后面看汉口,日本人残酷地轰炸整座城市。”她在日记中写道,这次空袭造成200人死亡,医院彻夜不眠,全力抢救。

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城市进行了长达6年零10个月的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一次,海门薇正打电话邀请朋友晚餐,警报骤响,只见轿夫挥汗如雨地抬着滑竿狂奔,黄包车在街头横冲直撞,背着孩子的人们边哭边逃,整个城市陷入惊恐与混乱。她写道:“全城都在乱跑,边跑边嚷。”

当空袭警报成为日常,她也逐渐习惯与死亡共存:“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活活致死的伤势。”

《海门薇医生在中国》一书中,提到了日军占领武汉后的暴行:“当日本人占领汉口,他们就炸难民船。许多船沉了,许多人死了,我们听说一列满载妇女儿童的难民火车被炸了,当旅客从着火的车厢逃跑时,日本人用机关枪扫射他们。”

被泼油焚烧的中国士兵,被活活烧死的士兵和农民,被残忍屠杀的儿童,被凌辱的年轻女子……海门薇还看过一些南京大屠杀的照片,这些画面如刀刻在她心上。

她的文字不仅记录了日军的暴行,也诉说着重庆人民在战火中的坚韧。

海门薇晚年创作的关于重庆人民逃难的水彩画。

晚年,海门薇将这些记忆化为水彩画,描绘了轰炸中的重庆:燃烧的街道,哭泣的难民,被摧毁的家园……这些都成为战争苦难的永恒见证。她的朋友德雷克曾说:“中国教育了她,让她认识到人类价值的普遍真理。”

柔情战地的光亮

温暖守护

战争最先摧毁的,往往是脆弱的生命。海门薇在重庆、资州工作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妇女与孩子。如果说手术台前的海门薇是冷静而果断的医生,那么在儿童和妇女面前的她则是母亲和朋友。

在医院,她负责产科、妇科和小儿科,手术台是她的阵地。她曾为产妇实施剖腹产手术,也曾摘除重达50磅、55磅甚至80磅的巨大卵巢囊肿,震惊了病人和家属。

在战乱中,她更关注战争孤儿的命运。当时,许多孩子因家园被毁、家人被屠杀,遭受严重精神创伤,从重庆孤儿营转入她负责的儿科病房。她写道:“这些三岁到十岁的孩子,默默躺着,不动、不说话,没有了自我感觉。”她和护士轮流陪在他们身边,用玩具和言语唤醒他们的神采。孩子一旦康复,便转往孤儿院,而她的病房则迎来新的“吓傻的儿童”。

在资州,她收养了5个月大的大卫,用山羊奶喂养,使他从奄奄一息变得生龙活虎。消息传开,更多病婴被送来。她先是用山羊奶喂养,后因寄生虫问题又改用自制豆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这些病婴茁壮成长,引来许多村民围观“洋办法喂的孩子”。

她收治过一位12岁的男患儿,该患儿脸上肿瘤从3岁时就开始生长,越长越大的肿瘤垂挂在嘴巴外,令人难以直视。海门薇为他清除钩虫,从口腔切除肿瘤,并修补撕裂的嘴角。6个月后,患儿面容焕然一新,父母喜极而泣。

海门薇还和朋友去探访孤儿院,为80个贫病交加的孩子带去煮熟的鸡蛋和花生。她写道:“80张小脸因访客而放光,他们站得笔直,有礼貌地鞠躬,渴望听故事……一点点爱和关怀,就能改变他们的生活。”

1941年,海门薇因积劳成疾离开中国,此后再未回到她深爱的闽清山区和长江三峡,但中国记忆却伴随她一生。后来,她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威廉斯堡市行医,晚年用画笔重现战火中的中国,坚信“人类的精神不可战胜”。(记者 王光慧 文/翻拍)

相关文章

  • 鼓岭医者海门薇:烽烟中的生命守护人 逆行参加战地医疗工作 用日记记录日军暴行鼓岭医者海门薇:烽烟中的生命守护人海门薇医生的毕业照。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她以无畏的逆行和仁心,从闽清山村到重庆战地医疗一线,救助了无数苦难中的中国百姓。其间,她不仅用手术刀缝合战争导致的创伤,还用画笔记录日军的暴行、用母爱温暖孤儿的心灵……这就是鼓岭医者
  • 国家公园,如何实现全民共享? 2015年,我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2021年,我国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五个国家公园。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10年时间里,国家公园建设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建设国家公园和老百姓之间有什么关系?《新闻1+1》连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带来
  • 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电影大使刘烨 为人民日报撰写创作者谈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电影《平原游击队》《赵一曼》《虎口脱险》《桂河大桥》《美丽人生》《南京!南京!》海报。 资料图片我出生在“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为东北电影制片厂)。从小,我就有机会观赏各类影片。摄影棚和道具车间里的各种飞机大炮,让我们这群男孩儿流连忘返。我们最爱抗战题材的电影,每
  • “2025 国门文化建设创新项目”案例发布 8月18日晚,2025年国门文化“极边好声音”主题晚会在云南省河口县举行。活动中,首批“国门文化建设创新项目”评选结果揭晓。“2025国门文化建设创新项目”20个、“2025国门文化建设创新项目(云南)”14个,这些项目充分体现“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彰显特色”的特点,为边疆文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 好评中国|弘扬抗战精神,让爱国主义焕发时代光芒 来源:环球网牢记艰苦卓绝的奋战,迈上昂扬奋进的征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以不同形式重温烽火岁月、缅怀革命先烈、赓续抗战精神,在和平之光的沐浴下凝聚奋进前行的力量。北京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连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好好珍惜时光”“弘扬
  • 泰州村民收藏88年前淞沪会战史证,再揭侵华日军累累罪行 8月13日,正值“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88周年。“这些照片,真实反映了日本暴行!”就在当天,泰州兴化市戴窑镇村民孙国元拿出收藏了30多年的淞沪会战珍贵历史照片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报纸,以铁证揭露了侵华日军的累累罪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宅巍表示,这些老照片和报纸对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形成铭记历史、珍爱
  • 80年前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 80年前的今天重庆一家照相馆里一位父亲正抱着儿子拍照他特地让8岁的儿子将一份《大公报》号外叠好拿在胸前并叮嘱儿子要特意将大标题对着镜头那张《大公报》号外大标题正是:《日本投降矣!》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大公报》使用了前所未有的超大字号发布这力透纸背的5个字号外一经发出就被民众抢购一
  • 科普长图 | 中暑了怎么办?五步急救法来了! 来源:中国健康教育编辑:马方洁审核:杨朝文发布:安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