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非遗遇春 那么了“布”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4:27:00    

【来源:今晚报】

内容提要:近日,当整个城市浸润在海棠花季曼妙春景中时,今晚报联手天津必胜客,开展的“青春非遗·那么了‘布’起”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近日,当整个城市浸润在海棠花季曼妙春景中时,今晚报联手天津必胜客,开展的“青春非遗·那么了‘布’起”系列活动正式启动。首站在必胜客天津博物馆主题餐厅——天津滨江餐厅,身着传统服饰青年人,在天津市级非遗肖氏剪布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带领下,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青春魅力。

剪布《清明上河图》

彰显传统文化底蕴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句源于《诗经》里的话,是天津市级非遗肖氏剪布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肖炜用来讲述家传技艺起源时最常用的话。在活动现场,她拿着自己制作的“剪布肖”作品进行介绍,“作为年青一代的传承人,我觉得非遗不是单纯炫技,还是要解决实际需求,是可以把作品做得活色生香的。”

在必胜客天津博物馆主题餐厅——天津滨江餐厅里,朵朵春花图案、创意立体的《千里江山图》与天津非遗项目,交织成充满传统文化意蕴的沉浸空间。孙肖炜说起多项非遗融合的作品,讲述了传统技艺不断爆发新生命力。

比如剪布《清明上河图》,“这是我母亲作品,将古典剪纸艺术与祖传剪布工艺结合起来,把曾经只属于剪纸的工艺特色复刻于织物,衍生出巧思和新意。”作品截取原作部分为底稿,犁田春耕与繁华市井有了创意的再现。作为第四代传人,孙肖炜从小就耳濡目染,而作为“90后”,她也有自己的对于“老手艺”的新想法。

孙肖炜以她制作的押襟举例:“这几款作品结合盘扣填心工艺,运用刺绣、剪布、宝石镶嵌、铜镀金工艺,有的材料还用上了缂丝。”自己还进行平面设计、立体建模、3D打印,她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时候都不用挖掘,目前媒体传播速度如此之快,好的东西,框框的往眼睛上撞,确实是做产品的好素材,“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底蕴。”

手作的体验感

与美味相融合

百听不如一练。孙肖炜拿出准备好的布袋和各种形状的剪布碎片,让大家体验剪布技艺中的环节。她还打趣的进行比喻,有点儿类似做超级至尊比萨,蘑菇、青椒、芝士等材料的“调配”,仿佛就是剪布各种传统纹路搭配,最终的“口感”与“视觉”,都是为了让人欣赏到手艺人带来“美”的享受。

经典“超级至尊比萨风味”不仅与非遗融合,在诚意焕新春夏菜单里还跨品类延展至比萨堡和饭面中,以美食为纽带连接传统与现代,通过自身的力量推动不同文化的传承和交融。

不同的传统纹饰,在8位天津汉服、旗袍爱好者的手里,有了各自不同的搭配,在孙肖炜的指导下,感受细致入微的手工技艺带来指尖触感。据悉,为庆祝超级至尊比萨35周年,必胜客在全国多家餐厅举办丰富的非遗体验活动,邀请地方非遗传承人现场与消费者们制作各种“非遗比萨”,彰显美食与文化融合带来的美好生活感受。

当大家制作完毕,纷纷拿起布包,在餐厅里寻找喜爱的角度打卡拍摄。宋制、明制的汉服,春季的青绿在身;嫩黄的旗袍典雅,仿佛柳枝萌芽;餐厅橱窗里,10余件非遗作品引人瞩目——这是展现传统文化里的必胜力量,这是一场西餐厅里的彰显春日浪漫、非遗活力的青春约会。在品尝美味比萨时,大家眼里看到的各种食材“拼盘”,也仿佛一窥多彩春季的缤纷花色。

此次,今晚报联手必胜客,联动老美华津派旗袍制作技艺、手工盘扣制作技艺,肖式剪布技艺、虎头鞋布艺等津门非遗项目,将在多个文化节点开展津派非遗项目线下体验活动。美食与文化融合,好看好玩好吃,让人更加能感受到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以及“了不起的非遗”带来的美好享受。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 大寺镇奏响奋进新乐章:“多点发力”促发展 民生经济双提升 2025年上半年,在西青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寺镇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攻方向,以“三新”“三量”为重要抓手,紧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精准施策、主动作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提质向好。发展态势向新向好 重点领域表现突出 产业发展整体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态
  • 竹山摄协陈昌荣作品荣获国家级2项摄影赛大奖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陆龙和、晓晨)8 月 22日,从中国摄影家协会传来喜讯,2025 年第二十七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奖项揭晓,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竹山县摄影家协会理事陈昌荣的摄影作品《“鸡”祥如意》在73,752幅(组)中脱颖而出,斩获纪实摄影类优秀奖。与此同时,该作品在“大美中国 ——
  • 浙江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引客来 8月16日,传统龙窑开窑现场游客众多。浙江丽水龙泉市有“青瓷之都”的美誉,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为全球首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陶瓷类项目。近年来,当地常态化举办“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体验活动,青瓷盲盒、青瓷拍卖等新业态吸引众多游客。中新社记者 傅飞扬 摄8月16日
  • “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津启动 本报天津8月9日电 (人民网记者陶建)海河奔涌,文脉悠长。9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津启动。启动仪式分为“河海津韵”“津非昔比”“天下一家”三个篇章,多维立体展现独树一帜的津派文化,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在“河海津韵”篇章,《南桃北柳》《镇馆之宝》《不止建筑》等主题演绎对河海
  • 大敦煌·艺术馆丨曹瀚:艺术创作的无垠苍穹 记得蒋勋在他的《美的沉思》一书中说“人的生存,有不同阶段的自由向往。‘美’并不只是技术,‘美’是历史中漫长的心灵传递。”这多年之后,我才开始领悟我梦想的自由,其实是审美上的自由。生命的丰饶与深厚,其实是奠基于审美之上的。很难想象一个远离了审美自由的生命是能够很好成长和人格健全的。哲学家将人生分为四种
  • 全球首款!宁德制造!看水密隔舱福船技艺的传承创新! 从郑和“宝船”到“乐舫23.8”中国“水密隔舱”技艺传承2025年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年中国杯帆船赛组委会11日披露全球首款中式现代木质竞赛帆船“乐舫23.8”正式进行内测拟将其作为正筹备开展的世界首次中式帆船赛事统一组别比赛用船“乐舫23.8”采用了郑和船队使用的“水密隔舱
  • 艺术评论丨窑火不息——七十年陶瓷艺术研究的传承与突围 文/李成琨远宏和许大海两位老师合撰的《陶瓷艺术研究七十年(1949-2019)综述》一文,至今仍予人常读常新之感。这篇文章的发表,让我们看到中国陶瓷从传统匠艺到现代学科的蜕变之路。七十年间,学者们以器物为舟、以方法为桨,在历史长河中溯流而上,又借跨学科之风破浪前行。这篇文章提醒我们,陶瓷艺术研究既是
  • 青岛故事|让千年花布“活”在当下,青岛非遗传承人续写传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晓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源自《荀子·劝学》的经典,在青岛李沧区书院路的一间布艺坊里,化作了触手可及的非遗之美。段氏蓝印花布第四代传承人段启英,用四十余载光阴,在靛蓝与素白的交织中,续写着千年民间技艺的传奇。从童年针脚到非遗传承推开李沧区天泰书院壹号小区的蓝印花布布艺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