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宽阔的操场上,数千名身着统一校服的学生身姿挺拔如松,随着一声响亮的口令,齐刷刷拉开架势。
刹那间,三千学子摊掌如风,冲拳似电,动作刚劲利落,气势如虹。伴随着整齐划一的喝声,拳风破空之声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操场上激荡回响。这并非武侠电影的拍摄现场,而是这所学校雷打不动的日常——咏春课间操。
咏春拳风起课间
创办于1998年的大良实验小学,秉持“立千里之志,成拔萃之才”的办学理念,作为广东拔萃教育集团的旗舰校,在“广东省一级学校”、“国家级武术试点学校”“广东省武术进校园推广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的映衬下,这套风靡校园的咏春操,正悄然重塑着数千学子的精气神。
咏春拳课程的引入,并非一时之举。学校精心构建了“课堂+社团+赛事”的立体化育人模式,让千年武术在校园的沃土中萌发新枝。通过咏春拳操评比、武术段位考核等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热情。武术,更已成为该校三、四年级学生的必修课。

大良实验小学咏春操,正重塑着数千学子的精气神。
“要让锻炼有趣,更让文化扎根”,是大良实验小学引入咏春拳的初衷。
“佛山咏春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根脉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能增强其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该校副校长蒋向阳告诉记者,传统课间操形式单一,难以点燃孩子们的运动热情,而咏春拳动作丰富,刚柔并济,既能有效锻炼协调性、力量与灵活性,也能锻炼专注力和思维能力。“这也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教育政策,丰富课程、推动体育教育多元化的重要举措。”

大良实验小学副校长蒋向阳。
然而,将体系复杂的传统武术转化为适合小学生的每日课间操,绝非易事。负责咏春教学的体育教师唐帅坦言挑战重重:“传统招式复杂,孩子们学起来有难度。”为此,他与教研组老师们将“摊手冲拳”等核心动作拆解成基础模块,如同搭积木般降低学习门槛。
为了增添趣味性,他们设计了“攻防对战”模拟场景,并配以鼓点强劲的国潮音乐。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他们规避了危险的跳跃、高难度旋转动作,教师全程守护,并确保每次练习后都有充分的拉伸放松环节。
“咏春核心在于‘以意导气,以气催力’。”唐帅点出了咏春的精髓。他指出,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拍手”动作,既训练了手眼协调,也蕴含着“以巧破力”的东方智慧。而贯穿始终的抱拳礼仪式感,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尊师重道的传统武德。

唐帅在进行咏春拳教学。
课间操打出“文武双全”
变化的种子,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悄然萌发、生长。
五年级的樊晓颐练习咏春已有三年,她的收获朴实而真切:“以前我总咳嗽,现在身体结实多了,很少生病!而且学动作必须全神贯注,这让我做其他事也更认真了。”小姑娘眼神坚定:“长大了我也要像唐老师一样教武术,把咏春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能让它失传!”
同年级的雷宇杨则感受到了力量的增长和对武术兴趣的加深:“练了四年,身体灵活多了,俯卧撑也做得更多。以前就是跟着练,现在能慢慢体会到咏春拳的独特‘味道’了。”他自豪地表示,“咏春是叶问等多位宗师发扬光大的,希望更多人能来学习它。”

樊晓颐。

雷宇杨。
在唐帅的专业观察中,学生们的变化更为系统化。“最明显的是纪律性和专注力的提升。”他举例道,练习“转马”动作时,孩子们从最初的摇摇晃晃到如今的稳如磐石;高年级学生的手臂力量也显著增强。更令老师们欣慰的,是孩子们文化自信的觉醒——许多学生课后主动查阅咏春历史,武术社团成为了校园里的热门选择。
文化自觉在细微处生长。抱拳礼从操场延伸到了走廊,学生们主动向老师行礼,同学间相处也显得更加谦让有礼。
一组数据有力地印证了咏春风潮的成效:近三年,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省、区各级抽测中,该校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优良率稳超顺德区平均水平。武术社团更是捷报频传,在国际咏春拳大赛、珠三角武术段位赛、广东省演武大会等竞赛中屡获佳绩。


大良实验小学学生在打咏春拳。
去年底,该校数千人齐打咏春课间操的视频在网络走红,被赞誉为“中国少年应有的模样”。这吸引了凤凰卫视的专题报道,更促成了陕西省教育考察团远道而来的交流学习。今年11月,学校将派出约200名学生,带着这套充满力量的咏春操,登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的舞台,向全国观众展示佛山少年的蓬勃风采。
更大的舞台正在开启。今年7月,2025佛山国际咏春拳大赛即将揭幕,这扇向世界展示佛山文化的重要窗口,也将成为实小学子绽放风采的绝佳契机。
蒋向阳透露,学校已组建专门队伍,将利用假期进行集训备战。“我们将借助大赛平台,全方位展示学校咏春教育特色,提升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咏春文化在校园沃土中扎根、生长、绽放。”
届时,这群风华正茂的少年,将以拳会友,向全球展现千年中华武魂在新时代少年身上的澎湃传承与无限活力。
文、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吴海泉
图|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