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振兴路上|牟平区观水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玩转新科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5 09:12:00    

“家人们,吃樱桃吗?”初夏时节,牟平区观水镇八甲村的大棚樱桃园里,村党支部书记张爱军正通过网络直播,将枝头鲜果送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改变远不止于此——

智慧蓝莓大棚里,指尖轻点手机便能精准调控水肥温湿,一体化管理培育出果大味甜的精品;

埠西头村的甜糯玉米尚未采收,企业订单已纷至沓来,20万根玉米带来30余万元收益;

标准化苹果示范园中,家庭农场统一管理、注册商标,观水苹果正以品牌之力闯荡市场……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牟平区观水镇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企联动、科技赋能等创新举措,让田野焕发新生机。这个夏天,当老把式遇上新技术,这片土地正孕育着无限可能。

科技赋能

小农户抱团闯市场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观水镇蓝莓种植大棚。蓝莓苗经过剪枝之后,正进入休养阶段。

“别看是一年期的小苗,今年可出力了,一棵树平均产量超过两斤,今年的销售额达到100万元。”张爱军抚摸着一棵蓝莓苗说,明年一棵蓝莓树产量将达到五斤,销售额也会递增。

丰产的秘诀在哪里?大棚内,种田的老把式张爱军给记者展示了大棚的智能系统。手机可以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温度和湿度控制十分精准。专家手把手地指导,修剪技术、促发芽技术、枝条木质化技术等在这个大棚内得到很好地应用。“今年蓝莓行情不好。但是我们通过规范化管理,让蓝莓去年腊月初上市,几乎跟云南蓝莓同一时间,卖了个好价钱。”张爱军说。

这是观水镇以设施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观水镇樱桃大棚增至53个,占地141亩,年产量达58.6万斤;蓝莓大棚增至35个,占地65.8亩,年产量达28.6万斤。观水镇通过高标准配备路网、管网,建设规模化樱桃、蓝莓大棚,错峰、反季种植,让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

在观水镇上寺口村的苹果示范园里,连片的现代化果园整齐划一。“过去自己家的果树自己种,现在合作社统一管技术、管销售,每亩还有2000元奖补,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果农王大姐笑着说。

观水镇是中国苹果第一镇,如何让观水苹果永葆活力?观水镇的探索创新已经初见成效。“我们以上寺口家庭农场示范园为模板,组织6个跨村联建片区,覆盖25个行政村,统筹引进维纳斯黄金、爱妃等新品种,种植面积500亩,联动片区内5家合作社打造‘观水苹果’区域品牌,年产值提升18%。”观水镇党委副书记王鑫介绍。

未来,观水镇将持续整合资源,引进企业资金技术,培育本土专业人才,让科技之花在田野绽放。

村企联动

订单农业破解销售难题

“玉米还没熟,订单就签好了,种多少收多少!”在埠西头村的鲜食玉米基地,村党支部书记林建龙拿着一摞订单满脸笑容地说,这些都是与商贸公司签订的协议。

观水镇埠西头村通过“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电商”经营模式,建立起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直通渠道。

林建龙介绍,商贸公司会提前预估需求量,从而确定种植面积、种植密度、收购价格等,保证种多少收多少。同时,产品上架社区团购App和小程序,将销路拓展到更远的范围。

“不仅仅是甜糯玉米,合作社现已流转土地500余亩,主要发展温室大樱桃、蓝莓、鲜食玉米、樱桃苗木培育等。”林建龙说,只要做好日常管理,收益就会逐年提升,合作社10亩温室樱桃大棚当年创收20余万元;种植鲜食黑糯甜玉米100亩,开拓五区供应链6家、社区团购58家,销售鲜食玉米20万根,创收30余万元。

这种“以销定产”的智慧农业模式正在全镇推广。观水镇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引领企业资本落地观水,发挥企业资金、技术等优势,帮助结对村厘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径,增强发展能力。

无限希望

崛起“菜篮子”新高地

现代化农业大棚里长出的不仅是一蔬一果,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站在老岚水库抬田区规划图前,观水镇党委副书记王鑫描绘着蓝图。这里的1882.11亩抬田区计划与农发集团对接,汲取省内设施农业发展先进经验,利用水利条件好、交通便利等优势发展蔬菜产业,打造管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新型农业产业。

“我们将重点在大棚种植上做文章,从产业扶持、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利用大棚的优势对果蔬进行保护和栽培,让果蔬错峰上市,抢占市场空间,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王鑫介绍,观水镇还以“党建引领+共富企业+片区融合”模式,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1300亩,与鲁能、中节能等四家央企深度合作,跨村联合发展“农光互补”光伏产业,进一步增加集体收入。

从分散经营到规模种植,从“看天吃饭”到智慧农业,如今的观水镇,设施农业正焕发勃勃生机。(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全百惠 通讯员 王姿霁 刘瑜)

相关文章

  • 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2025年8月27日运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张建军为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决定免去:苏丽红的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职务。来源:运城日报编辑:勾文玥
  •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第三代传人刘冰与夫人苹果姐姐被聘为尧治河“名誉村长” “我代表尧治河全体村民,真诚地聘请刘冰先生,还有马晓涛(苹果姐姐)为尧治河的‘名誉村长’,希望你们多关心支持尧治河!”8月23日,在2025中国山地越野公开赛(保康站)暨保康尧治河清凉越野赛成功举办之际,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郑重地将“名誉村长”聘书递到刘冰与马晓涛(苹果姐姐)手中。来自国家体育总局
  • 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陆续启动 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近日,安徽、内蒙古等地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陆续启动,这是对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标志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今年以来,众多重磅政策和文件都强调,要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提升产业价值、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专家表示,要聚焦短板弱
  • 城乡融合绘就巴渝乡村振兴画卷 来源:经济日报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自“十四五”以来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双向发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逐步走出一条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路。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2.14%,居中西部第一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 以“全科网格”推动基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网格化治理作为近年来广泛推行的一种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拥有着提高治理效率、强化管理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等多方面优势,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群众需求复杂多元,网格服务如何由单一向全科发展,更好发挥作用推动基层精细化治理,是当前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建强执行有力组织体系,实现“层层落实”向“一抓到底”转变。
  • 临渭区孝义镇早酥梨陆续上市 7月18日,记者在临渭区孝义镇明星村的酥梨代办收购点看到,工人正忙着分拣、装箱、打包,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我们的酥梨鲜嫩多汁、酥脆可口,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深受市场青睐。”正在一旁忙碌的果农李水龙说,村上共种植酥梨600亩,代办点每天收购2万余斤,主要销往湖北、四川等地。来自湖北的客商
  • 长城观察丨张北拧紧农业“水龙头” 果蔬“解渴”有高招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苗苗 李佳琦七月的坝上,骄阳似火,张家口市张北县郝家营乡的设施农业园区里,数千座现代化农业大棚如银色的波浪整齐排开。眼下正是这里蔬菜的产销旺季,很难想象,如今全国闻名的“坝上蔬菜”种植曾与地下水超采展开“拉锯战”,当地蔬菜产业发展一度面临水资源匮乏难题。然而,最新的一组监测数据晒
  • 盛夏黔南,水果飘香好“丰”景 盛夏时节,黔南州各地瓜果飘香。荔波的蓝莓、平塘的蜂糖李、龙里的黄桃迎来丰收季。在平塘县塘边镇新店村的蜂糖李种植基地,金黄的果实压弯枝头,工人们穿梭林间,忙着采摘。该合作社的蜂糖李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按大、中、小果型分级,能卖到30到60元一斤。产业的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民生效益。通过“合作社+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