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据要素安全与流通基础设施”分论坛在福州举行。会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与供热分会与中电数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合发起“共建燃气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倡议。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赋能传统行业并开拓新场景,其可信流通与安全共享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燃气行业承载着能源安全、民生保障和城市韧性建设的重大责任。会议期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与供热分会秘书长郝薇接受南都记者专访,分享对燃气行业数据共享流通问题的看法。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与供热分会秘书长 郝薇
郝薇表示,作为支撑城市生命线运转的核心基础设施,燃气系统不仅承担着保障民生用能需求的基础功能,更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前沿阵地。当前,燃气行业正从“数字化建设期”向“数据运营期”加速转型,数据要素的流通利用已成为推动燃气行业创新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不过,据郝薇观察,燃气行业在数据流通利用过程中还有三方面难题待解。
首先是数据安全与流通之间的平衡难题。燃气行业涉及管网运行参数、家庭用能数据等敏感信息,一旦遭泄露或篡改,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威胁公共安全。有的燃气企业因担忧数据安全问题和数据主权受损,选择“闭门造车”,导致数据价值无法释放。
其次是数据孤岛与标准化不足的制约。行业长期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系统兼容性差的问题。例如,设备与平台间的数据溯源技术缺失,导致跨主体、跨区域的数据协同效率低下。
最后是技术实现与业务场景脱节。数据价值释放关键是行业实际需求和业务场景,如管网调度优化、设备故障预测等,需要高效智能的技术支撑和精准对接。
郝薇认为,燃气供应与运营是城市运行的重要保障,为确保燃气供应与运营,需要安全、可信、高效的数据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国家数据局近期陆续发布了《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政策文件,提出数据元件、隐私保护计算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并重点培育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促进产业链端到端数据流通利用。
在她看来,针对上述难题,基于数据元件技术路线的可信数据空间将成为接下来破局的关键。
一是以技术重构信任机制。依托数据元件技术路线,结合主体身份可信、数据使用控制、标识解析和存证溯源等底层技术,在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的同时,确保从采集汇聚、清洗治理、融合加工、共享流通到应用服务的全程可溯源、不可篡改。
二是以高标准打通价值链路。在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框架下,结合燃气行业的业务特点和数据特性,建立健全以数据元件为核心的数据流通标准和规则机制,包括完善燃气行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探索建立“共建共治、责权清晰、公平透明”的数据运营规则,以及完善数据流通收益分配机制等,为数据价值释放松绑。
三是以生态激活创新动能。基于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环境、多方获益的规则机制和高价值的应用场景,促进燃气行业主体间信息共享,吸引数据提供方、使用方、服务方等多主体共同挖掘数据价值,形成数据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持续激活燃气行业数据创新动能,赋能燃气行业实现绿色、安全、智能的可持续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樊文扬 李玲 发自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