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中国心学不是空洞的、空泛的,它讲究一种面向现实民生的关切。”
7月23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指导、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办的贵阳孔学堂2025避暑季研修活动“中国心学与世界”中德哲学对话在贵阳孔学堂开幕。武汉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郭齐勇在开幕式上说,中国心学有着清晰的学术脉络,对东亚乃至世界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心学里的很多精神资源,仍然可以被当代中国人与各国人民吸收。
他说,相较于十年前孔学堂成立之初的“稚嫩”,现在孔学堂积极主动地联合国内外的学术机构、学术团体,尤其是与多家机构联合发起的“中国心学与世界”学术联盟,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随着孔学堂运行体制机制的不断发展完善,它的主体性、开放性、多元性在当初的设计理念中也逐步得到落实。
在郭齐勇眼中,“中国心学与世界”学术联盟成立一年以来,孔学堂和孔学堂高研院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其中,《民藏》编纂工程已成为国家“十四五”重大文化工程、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尤其是孔学堂已经或即将开展的一些文化活化和实践,把市民朋友们带动起来,把中国的心学资源与儒家智慧在民间、大众演绎出来、普及开来,这也是中国心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要寻求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郭齐勇认为,中西哲学都有自己的学术脉络,二者之间的汇通比较,既要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开展,也要有历史的眼光,既要看到西方“精神”概念背后的西方传统,也要看到中国心学背后的中国传统。
记者 李奕璇/文 梁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