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关于“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家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战略决策,抢抓人工智能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现就加快推进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人工智能产业概述
根据《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4个部分。其中,基础层主要包括算力、算法和数据;框架层主要指用于模型开发的深度学习框架和工具;模型层主要指大模型等技术和产品,包含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应用层主要指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场景的应用,包括智能客服、智能驾驶、医疗诊断辅助等。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和载体,已在工业、社会服务、文化娱乐等场景广泛应用。
大连市储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才20余万人,已逐步形成以高新区技术策源、金普新区场景应用、其他地区特色差异化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格局。在算力基础方面,大连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已建算力达到500PFlops。在平台建设方面,建有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水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大连工业软件创新发展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36个。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双目视觉、水下敏捷抓取、高精度力控与柔顺操作、精密装配系统集成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场景应用方面,大连化物所智能化工大模型打造了化工研发新范式,海事大学水下机器人系统集成、豪森智能和奥托股份的工业机器人自动生产线打造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誉洋工业、大华中天装配及搬运机器人在汽车、电子等领域规模化落地,东软智行、中科创达自动驾驶能力达到准L3级别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把握人工智能发展重要机遇,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应用牵引、典型引领、基础支撑,加强主体培育、优化产业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地。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推广行业垂直大模型,引领行业领导地位及产业集聚
1.智能化工大模型。立足大连市石化产业向精细化学品布局发展趋势,推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工大模型”平台在精细化工技术的概念验证和中试研究应用,助力化工与洁净能源行业范式变革。
2.智慧海洋大模型。立足大连海洋特色资源,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北方中心、国家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在大连的数据中心,借助天汇空间信息研究院空天信息“超级工厂”项目,建立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动海洋领域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
3.软件工程大模型。依托大连理工大学、信华信,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开发工程知识体系和基于多模态输入的装备设计大模型体系,制定基于大模型的智能研发行业标准,构建支撑装备智能化逆向设计的“需求—仿真—设计—验证”模式,重构软件开发范式,提升软件行业的整体效能,赋能软件行业高质量发展。
4.金融监管服务大模型。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研发穿透式一体化资本市场人工智能服务与监管协同平台,推动在深交所、广发证券、中金证券、申银万国期货、银河期货以及农银理财、北银理财等机构开展应用示范,打造国内金融监管新模式。
(二)聚力“机器人+”研发应用,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1.水下机器人。依托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水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利用双目视觉等技术研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在水下环境探测、海洋捕捞等领域推广应用。
2.微纳操作机器人。开展微纳米操作基础研究、微米/纳米尺度机器人自动化研究,推动大连理工大学在机器人细胞手术、纳米定位与传感等领域应用落地。
3.工业机器人。运用数字孪生、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电力等特殊场景实时监测、预测维护、远程操作等多领域场景应用。
4.仿生机器人。突破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算法、自主决策、伺服电机等技术,拓展仿生机器人产品应用场景,推动大型文旅人机交互产品研发落地,打造智能化人形机器人生产线。
5.智能座舱。聚焦端侧大语言模型部署、智能视觉、感知等技术,实现端云结合智能语音交互、DMS监测等功能,打造整车人机交互平台。
(三)建设发展高能级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1.机器人技术创新平台。推进大连理工大学微纳机器人实验室申报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医疗系列高性能微纳机器人。建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工业级具身智能机器人生产线。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和应用软件开发的本地配套。
2.人工智能软件研发平台。支持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水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推动具身智能系统向环境自适应方向演进。支持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推进工业软件创新发展研究院建设,打造开源平台,构建开源开放合作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体系。
3.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平台。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智能生物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打造面向生物能源、生物化工和生物医药应用的系列细胞工厂。依托大连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天然产物结构修饰与功能改进、特色生物资源食用开发与安全等核心技术研究。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大连海洋中医药研究院,聚焦功能因子与生命健康、高值化综合利用等方向,建设海洋生物医药研发高地。
(四)加速推进全域场景应用,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能级
1.AI+软件和信息服务。借助人工智能改变软件开发的传统模式,支撑我市软件产业转型升级。在信息技术外包方向,建设AI技术应用服务平台,为软件工程提供定制化的技术支持,提供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在商务服务外包方向,引入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提升智能语音业务流程外包的效率和质量,提供高效咨询解决方案。
2.AI+工业设计。依托大连工业软件创新发展研究院等平台和企业,聚焦自动化设计、联机制造汽车产线设计、IC设计、工业仿真设计等技术创新,实现从需求洞察、概念生成到生产优化的全链路AI赋能,推动个性化定制与规模化制造的高效融合,推动高端装备智能化升级与绿色制造转型。
3.AI+医疗。依托大连凌水湾实验室、中国中医科学院大连海洋中医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推动AI赋能合成生物学和药物筛选评价,提升药物研发效率。推进智能医疗软件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加速开展医疗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远程诊疗设备等产品研发。依托大连医科大学,构建医疗可信数据空间,在临床、肿瘤心脏病、影像学、辅助诊疗等方面发力。
4.AI+交通。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和企业,开展智能辅助驾驶、复杂环境感知、车载智能设备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依托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和企业,开展无人飞行器、无人船等多领域的无人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5.AI+智慧城市。构建互联网地图数据、物联网传感数据和位置服务数据等多元融合的城市时空运行数据框架,实现智慧城市底层业务统一感知、关联分析和态势预测。推动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终端等在康养、城市治理、政务服务中的应用。
(五)布局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底座
深入推进城市算力网建设,持续优化数据中心空间布局,推动构建适应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通算+智算+超算”多元算力供给体系,在金普新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基础上,推动太平湾中核创新云计算绿色智慧数据中心交付8KW机架2000架、旅顺中国联通(大连)智算中心建设2000P智能算力、高新区中国联通公司数据中心改造新增500P智能算力、普兰店中国移动(辽宁大连)数据中心扩容增量建成1000P智能算力。推动大连理工大学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公共算力服务平台等储备项目开工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工作组,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人工智能协同推进机制,合力推动创新发展各项工作。推进人工智能高端智库建设,开展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对创新发展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
(二)突出政策引领。落实《大连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企业培育、技术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金融服务等方面全面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多维度政策支撑体系。
(三)打造行业领军企业。聚焦水下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大力培育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标杆企业,建设水下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集中资源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创新要素开放程度,打造具有技术主导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突破深度学习算法、自然语言处理、跨媒体感知与融合、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精密轴承、伺服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攻关,研制高性能仿生多指灵巧手等,推动大脑、小脑与机械本体协同发展。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等成果转化平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五)保障高质量数据供给。持续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鼓励企业发掘数据资产、开放数据资源、参与数据交易,支持建设企业、行业、区域可信数据流通平台,引导行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及平台企业加快行业数据汇聚和分析应用,构建高质量工业数据语料库,推动公共数据、行业数据逐步实现分级分领域脱敏开放。
(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鼓励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释放应用场景和技术需求,积极使用人工智能产品和成果,加强技术与经济、社会、科学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和爆款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投资,推动高新园区、金普新区、市国资运营公司、獐子岛海洋发展集团、市政府引导基金等共同出资吸引社会资本设立人工智能创投基金。加强技术伦理、数据隐私保护等研究部署,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七)抓好工作责任落实。各有关部门、各地区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担当作为,对照方案要求逐项制定落实计划,明确时间节点、责任部门和推进措施,抓好重点任务落实。要树牢大局意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见行见效。
大连市人民政府
2025年5月12日
(大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