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先插手机还是充电器?这几种充电方法,手机坏得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30 14:57: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手机电量还剩多少,对现代社会的许多人而言,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人们对手机充电的强烈需求,也让市面上催生出了许多噱头:无线充电,二倍速充电,以及能连着用一周的高能充电宝。

乱花渐欲迷人眼,但到底什么才是手机充电的正确姿势呢?

手机一定要满充满放吗?

关于充电,总流传着一些说法:手机电量耗尽再充电,每次要充满,这样才有利于电池保养,随时充会影响电池寿命。

实际上,这些理论都比较过时了。

早些年广泛使用的充电电池,比如镍镉电池,它的原材料主要是氢氧化镍以及金属镉,缺点很明显:有记忆效应。

简单而言,当多次没有耗尽电量、没有将电充满时,电池容量就会“记住”充电与断电时的电量,分别将其视为电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导致电池容量减少。

但现在,镍镉电池等由于重金属污染,重量高,能量密度低等原因已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锂离子电池。

智能机采取的多是锂离子电池,比起镍镉电池,它的优点有:能量密度高,简单而言,就是同样的体积或重量下,储存的电量更多;记忆效应微弱,就算不充满电就拔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锂离子电池的注意事项恰恰和镉镍电池的相反:不要没电时再充,也不要充得过满,不需要每次都深度充放电。

锂离子电池的寿命与充电周期相关,每当电量用了 100%,就实现了一个循环,循环得越多,电池寿命下降就越明显。

一项针对 11 种锂离子的研究数据表明,在实现 250 次循环之后,电池容量都会发生明显的衰减。

当实现 300~500 次循环之后,电池容量就会下降到原有的八成。

这是什么原理?

有资料显示,当对锂离子电池深度充放电时,正负极的材料结构会被破坏。而锂离子电池主要是依靠锂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工作,一旦容纳它们活动的空间变少,电池容量也就会相应变低。

所以,相比于“满充满放”,“多次少充”才是更适合现在手机的充电习惯。

除了充电前后的电量,另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问题,同样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先插手机还是先插充电器?

是先把插头接入电源,再用数据线连接到手机,还是先把数据线连接到手机,再把插头接入电源?

答案是:前者

都是充电,这样的细微差异会有什么影响呢?

这里要引出一个知识点:中国居民用电的电压是 220V,但手机充电器的电压却往往在 5V 以内,在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器会将高压电流通过变压器转变为低压直流,再输送给手机。

此时,若是将充电器接入手机再插到电源,可以视作直接把手机接在电源上,则可能输出浪涌电压;而反过来,插头先插,它已经是接通状态了,输出已经稳定在 5V 左右,从而不太会出现浪涌电压。

浪涌,又名突波,是指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有时你插拔开关看到的闪亮火花,大多就是浪涌。虽然时间只有百万分之一秒,长久下来却能给手机电池带来不小的损害。

而先把充电器插好,再连接手机时,这种情况就几乎不会发生了。除非电流本身不稳定。

充完了,要先拔手机还是先拔插头呢?

答案是:先拔掉手机。因为在拔下充电器的那一刻,也会产生反向瞬时电流,加速电池的老化。

原理看上去挺复杂,但是想记住插拔的正确顺序也不难。你可以试着把充电器、充电线和插座当作一体,充电时是手机“贴过来”,充满时则是手机“被抛弃”,这样操作,就安全多了。

充电宝也受“充电周期”影响

很多人都会随身携带充电宝,以防出门在外找不着插座。它的确很便捷,一个小小的移动电源,就能维系手机的正常运转,简直是救星。

但关于充电宝,也有许多噱头与误区。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自称 20000 毫安的充电宝。但大部分手机,哪怕是旗舰版,电池容量也都在 5000 毫安以下。早些年的“钉子户”产品,甚至只有可怜的 2000~3000 毫安。买了 20000 毫安的充电宝,岂不是一家三口出行两天都不用愁了?

当你真的买回来,才会知道,充不了两次就没电了。难道是商家在虚假宣传?其实,它们是玩了一个文字游戏。

商家标出的容量,多是电芯本身的容量,也就是电池内多节锂离子电池电量之和,由于电量在转换过程中会出现损耗情况,充电宝能提供给手机的有效电量肯定是低于这个数据的。

想知道充电宝真正能用多少次,就要仔细去翻看说明书中的小字:额定容量。这是实验室测试出的最小可放电容量。

有家媒体曾做过测评,那些自称 20000 毫安的充电宝,实际容量最大的与最小的可以差到 4000 毫安,都够大部分手机完整充一次电了。

要注意的是,由于充电宝采取的同样是锂离子电池,寿命同样受到充电周期的影响,同样建议“多次少充”,而不要“满充满放”。

如何正确充电?

如果手机的使用也有短板效应,大概电量就是那块短板了。不过,在日常的使用中,也有一些你以为正确的充电方法,其实并不是。

1.不能混用充电线、充电器?

买手机送配套充电设备是惯例,可近些年来,有厂商打着环保之名不再赠送充电器,只能自己购买。官网上的价格太高,很多人就会选择便宜些的,觉得充电设备本身就是易损耗品,一没盯住家里的猫,充电线就被撕咬得无法使用了。这也就导致,很多人用了没多久,也许充电线、充电器和手机就不是配套的了。

于是,许多传闻就出来了:不配套的充电器会导致电池短路,影响使用寿命。

实际上,这个说法显然太小看充电器了。

充电器内部一般都会带有智能芯片,识别手机所需的电流电压从而进行调整,比如说,你购买的是快充头,但是手机不支持快充,那么快充头就会自动调整为适合手机的输入电量。

有人抱怨快充头不起作用,实际上就是这个原理。

不过,在购买时也要尽量认准正规品牌,不要贪小便宜买到山寨,毕竟,山寨充电器里面的配置实在不好说,很可能识别不出手机所需电流电压,损坏手机。

2.不要边玩边充?

有人会认为,让电池放电的同时又充电,会影响寿命,其实,真正影响电池寿命的,是边玩边充导致的温度骤升。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玩高配置游戏,或者使用快充时,手机都会发烫。

一份调查显示,就算是不用手机,温度升高依然会加速电池容量减少。

所以,为了电池安全,最好还是别让它“一心多用”。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给手机买太厚的保护壳。

市面上现在有许多花里胡哨的保护壳,好看是好看,但并不是每款都适合手机。

和电脑等设备一样,手机同样是需要散热的,如果把它包裹得严严实实,用的还是隔热材料,只会让手机外表看上去没什么划痕,内里早就有了损伤。

为了避开高温,还要注意,睡前不要将手机放在枕头旁以及阳光下。这个举动,保护的不只是手机,更是你。

(来源:科普中国)

相关文章

  • 晨读|王小峰:只有流量,没有音乐 我曾经在《三联生活周刊》做过记者,同时还负责写一个音乐专栏。记得是2006年的某一天,我们主编朱伟提醒我:“那个音乐专栏你已经两期没写了。”我说:“在没有音乐的年代,还写音乐是可耻的。”当然,这是句玩笑。但我当时心里真的认为音乐已死。那时候最热闹的是选秀。我记得2011年英国乐评人西蒙·雷诺兹出版了
  • 消息称小米REDMI K90系列手机预计10月发布 IT之家 7 月 6 日消息,博主 @体验 more 今日曝光 REDMI K90 系列部分信息,预计今年 10 月份发布,补齐影像配置。REDMI K90,骁龙 8 至尊版,型号 2510DRK44C,P11,代号 "Annibale",安尼巴莱。REDMI K90 Pro,第二代骁龙 8 至尊版
  • 在广西坐飞机和高铁可以带充电宝吗?吴圩机场、宁铁方面最新回应→ 日前,中国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为何发布这项紧急通知?如何防止被拦截下来的不合规充电宝流入二手市场?针对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民航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为何发布紧急通知?充电宝起火冒烟事件频发,严重
  • 深读|“苏超”将赛事“流量” 持续转化为经济发展“增量” 随着上周末“苏超”第5轮比赛尘埃落定,这项赛事已持续火爆两个月,热度丝毫不减。回首过去两个月,“苏超”早已超越足球竞技本身,成为江苏各地激发消费潜力、彰显城市风采、挖掘经济动能的有力引擎,成为一场“全时赛场、全域主场、全民参与”的发展之争。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13个设区市携手冲刺,各县市区联动配合,
  • 水星伴月将限时“上线” 后天日落后,记得抬头看! 前几天刚与金星“约会”的月亮,6月27日将来到水星身边,上演水星伴月。天文科普专家表示,这一次的水星伴月,观测条件不错,值得守候。水星是太阳系中直径最小且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从地球上看去,水星和太阳总是挨得很近,几乎与太阳同升同落,常被太阳的光辉掩盖,这也导致其很难被人们观测到。只有当水星与太阳的角
  • 大蒜又火了!营养科医生表示:经常吃,有望获得5个健康红利 你家厨房抽屉里肯定躺着几颗皱巴巴的大蒜 —— 炒菜时随手拍扁爆香,吃完还要狂嚼口香糖掩盖口气。但营养科医生早就给它颁了 "健康终身成就奖":每天几瓣蒜,相当于给身体开了五个 "长效福利包"。最绝的是第五个红利,和大蒜的辣味毫无关系,却能从根上改变身体的代谢逻辑。很多人知道鱼油能护心,却不知大蒜才是
  • 首届东北亚国际银发经济合作交流活动今日举行 本报讯 记者王迪 赫巍利报道 为大力推动我省银发经济发展,首届东北亚国际银发经济合作交流活动将于6月20日至23日在沈阳举办。据了解,活动以“牡丹赋能创未来 银发助辽促振兴”为主题,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等单位指导,辽宁省养老服务业联合会主办,旨在打造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全面提升我省养老事
  • 考点外,合肥63岁的他连续护考15年 大皖新闻讯“我还在想往年都看到你,今年咋没见呢?原来你在呀。”6月16日中午,合肥市公安局退休民警李兰勇结束中考护考后,和记者热情地唠嗑。在彼此的印象里,每到高考和中考,合肥市望湖中学考点门外,两人都会守候在考点外。“每年中高考,我都在”“孩子们,加油!祝你们金榜题名!”在2025年中考望湖中学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