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中国行|春花古建两相宜·崇正书院重新开放,小长假游人争睹“最火”木绣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5:33:00    

来源:交汇点新闻

【编者按】春花烂漫,处处游人涌动。遍布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遗产的江苏大地上,春花+古建成为出片顶流。花园城市久久为功的建设与管理,建筑遗产步履不停的修缮与利用,共同造就了这般胜景。让我们跟随春花的指引,一路赏读城市与建筑。

4月1日,南京清凉山公园崇正书院重新开放,清明小长假期间迎来了汹涌的客流。穿堂过巷,白墙黛瓦间,两株雪团般的木绣球花团锦簇,成为假日游人争睹的“顶流”。透过雕花木窗,只见团团莹白,片片深绿。

木绣球花团锦簇,成小长假赏花“顶流”。 邓宇轩 摄

时隔三年再开放,崇正书院的木绣球再度名声大噪。“这两棵树,咋就吸引这么多人?”游客中,一个东北奶奶发问。她满头白卷发,如顶戴一朵绣球花。“重要的是这里的历史和意境,”女儿回答,“妈,这就是江南。”

透过花窗,木绣球郁郁葱葱。邓宇轩 摄

现在的崇正书院是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书院遗址上创建,它曾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最大的书院。创建者为时任南京督学御史的耿定向,取名“崇正”,取文天祥“天地有正气”之意,推崇正传儒学。后几经兵燹火灾,一度破败至无人问津。

1980年,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崇正书院,由东南大学著名建筑专家杨廷宝教授亲自指导,历时两年竣工。现存地上建筑即为此次重修后的复建建筑,由一殿、二殿、三殿、东西游廊、凉亭、江天一线阁等建筑组成。

院中两棵木绣球树龄约四十多年。据清凉山公园一位老员工回忆,它们是杨廷宝重修崇正书院时期种下,今已亭亭如盖。

光影间诉说着往事。邓宇轩 摄

多年来,崇正书院受阴潮环境和地质灾害影响,院内多处建构筑物残损严重,不仅影响外观形象,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因其位于清凉山公园低山丘陵地貌区,地形坡度起伏大,坡体陡立,2022年,南京市石头城遗址管理处先对崇正书院两侧边坡进行了地质灾害专项治理,又于2024年3月15日开工修缮书院,同年12月完工。

“这次修缮难度大,用时长,比如门窗上的油饰,需要工人一点点手工剥离。就连每一块砖石与木料,我们都要先判断它能否继续发挥作用,尽量使用原先的材料,取出、修复、重装,整栋建筑才能‘修旧如旧’。”负责指导这次修缮的南京市石头城遗址管理处副主任张琪说。

木绣球有“高洁”之意。 邓宇轩 摄

在修缮过程中,常常有游客拉住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打招呼:“你们千万要保护好这两棵木绣球!”

在张琪团队看来,这两棵木绣球与建筑早已融为一体。木绣球花形圆润,树形雅致,在江南园林中,常与亭台假山搭配,花影扶疏,相映成趣。其花色洁白如雪,又常被引做“高洁”之意。若没有它们,书院便缺少气韵;若没有它们吸引来的赏花人,书院便缺少生机。因此,在修缮过程中,施工队请专业园林养护人员对树枝树干进行修剪、包裹处理,杜绝工程对木绣球正常生长的影响。

人与花,花与建筑,和谐共处。三年后甫一开门,崇正书院便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游客,也赠予金陵城一院皎洁葱郁的繁花。

花影扶疏,这就是南京的春天。 邓宇轩 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开放后的崇正书院也将继续筹划一系列研学游学活动、开展文化雅集,让书院有更多实用功能。4月2日,在崇正书院内,一群穿着蓝色校服的初中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时而聚集在展板前小声读书院的历史故事,时而对着一朵枝条垂落的木绣球深嗅细看。张琪笑着告诉记者:“这是附近二十九中的孩子来上户外课。”

崇正书院的一砖一瓦都是文物。不日后,它将迎来整体修缮后的又一次工程验收。游客大量涌入,观赏热情高涨,这对书院的保护与管理是不小的考验。

但无论如何,书院都要敞开门,让春花、古建和游客面对面。张琪说:“崇正书院和这两棵木绣球是大家的。我们希望游客在这一院一花中,尽情享受南京的春天。”

监制:杭春燕

策划:王晓映

本期统筹:杜雪艳

采写:陈雨薇

摄像:邓宇轩

视频文案:吴盈青

剪辑: 邓宇轩

配音:董双

美编:郑玲玲

相关文章

  • 致命的出差:一起车祸“撞碎”四个家庭 事故发生三天后,家人在桥下找到了浩浩的手机,屏幕已经碎裂。尽管车速在几秒内由108公里/小时降到了71公里/小时,还是追尾了停在快车道上的半挂车。“路面结冰打滑了,车没有刹住。”只有一年半驾龄的司机小麟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核准六座的小型客车里还有小麟的四个同事,浩浩坐在副驾,小玮在主驾后排,
  •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京畿之门”开新局——解码“红色热土”保定的文化自信样本 京师锁钥,畿辅重地。河北保定,因“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而得名。自太行山麓到白洋淀畔,回荡着一曲慷慨激昂的燕赵长歌。从狼牙山五壮士镌刻下血色丰碑,到新时代脱贫攻坚发出动员令……保定,烙印着燕赵风骨,保留着文化筋骨,赓续着红色血脉淬炼的时代精神。厚重的历史扉页间,这座燕赵古城正以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文
  • 闻香识古城,信宜镇隆八坊村沉香夜市“香”起来 茂名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粤西人“下南洋”的起点。如今,这座古城已发展成为广东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单位,并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广东省美丽乡村特色村。7月12日晚,一场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文化盛宴——镇隆镇沉香夜市街,在八坊村红楼广场拉开帷幕。这场以“沉香”为主题的特色夜市
  • 高温天的骑车人 千万别把遮阳帽替代头盔 进入夏天不少电动自行车骑行人开启了全副武装模式,有的甚至用遮阳帽代替头盔。结合暑期非机动车出行特点、针对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规范戴盔等路面风险,南京交警组织开展精准宣传进社区、路面执勤劝导纠违、典型事故案例宣讲等系列举措,持续推进夏季行动,打造有序交通环境。7月11日上午,五大队民警不仅在西康路现场
  • 江南时评|一场“德比”踢出江苏双城记新注解 一场0比0的比赛,却创下了60396人的观赛纪录;一场被戏称为“省会一哥vs经济一哥”的对决,最终以“江苏队”的齐声呐喊收场。7月5日的“苏超”联赛第六轮南京对阵苏州的比赛,用最足球的方式,诠释了江苏两大中心城市之间的关系。这场“江苏德比”的特别之处,首先在于它触碰到了江苏人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南京与
  • 消费新场景 发展新动能丨定州:古城街区上演消费业态“大合唱”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赵绅光 李沛涵 李征航“这简直就是个宝藏小店,我一个小白也能秒变手工达人。”7月4日,位于定州市宋街的鲁班创意体验馆内,正在制作粘土浮雕的外地游客张晓说。工作台旁,店主高江涛告诉记者,年轻人喜欢追求新奇时尚和体验感,店里推出手工陶艺、银饰打造、粘土浮雕等热门DIY项目,让游客
  • 39度气温难挡逾6万球迷激情!记者直击“苏宁”大战 观赛人数60396人!上周末,记者走进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直击南京队vs苏州队的“焦点大战”。酷暑难当,绿茵场上,球员们在顽强拼搏,汗水浸透战袍;看台上,球迷的助威声浪此起彼伏,点燃了夏夜的激情。在39度的夏夜,经过90分钟鏖战,最终苏州队和南京队以0:0“握手言和”。这不仅是一场展现顽强意志与城市
  • 一小区业花近千万维修金被曝套取500多万:仅感烟探测器就少了2428个,涉及金额近38万,原业委会主任被刑拘 据荔枝新闻7月6日报道,此前,南京的某小区因年久失修,高层消防系统无法正常使用,业委会动用维修基金500多万,通过公开招标,与南京恒天伟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消防改造合同。然而,施工结束后,不少业主发现,施工单位提供的《工程量确认单》存在很多问题。经统计,仅感烟探测器一项就少了2428个,涉及金额近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