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中国行|春花古建两相宜·崇正书院重新开放,小长假游人争睹“最火”木绣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5:33:00    

来源:交汇点新闻

【编者按】春花烂漫,处处游人涌动。遍布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遗产的江苏大地上,春花+古建成为出片顶流。花园城市久久为功的建设与管理,建筑遗产步履不停的修缮与利用,共同造就了这般胜景。让我们跟随春花的指引,一路赏读城市与建筑。

4月1日,南京清凉山公园崇正书院重新开放,清明小长假期间迎来了汹涌的客流。穿堂过巷,白墙黛瓦间,两株雪团般的木绣球花团锦簇,成为假日游人争睹的“顶流”。透过雕花木窗,只见团团莹白,片片深绿。

木绣球花团锦簇,成小长假赏花“顶流”。 邓宇轩 摄

时隔三年再开放,崇正书院的木绣球再度名声大噪。“这两棵树,咋就吸引这么多人?”游客中,一个东北奶奶发问。她满头白卷发,如顶戴一朵绣球花。“重要的是这里的历史和意境,”女儿回答,“妈,这就是江南。”

透过花窗,木绣球郁郁葱葱。邓宇轩 摄

现在的崇正书院是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书院遗址上创建,它曾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最大的书院。创建者为时任南京督学御史的耿定向,取名“崇正”,取文天祥“天地有正气”之意,推崇正传儒学。后几经兵燹火灾,一度破败至无人问津。

1980年,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崇正书院,由东南大学著名建筑专家杨廷宝教授亲自指导,历时两年竣工。现存地上建筑即为此次重修后的复建建筑,由一殿、二殿、三殿、东西游廊、凉亭、江天一线阁等建筑组成。

院中两棵木绣球树龄约四十多年。据清凉山公园一位老员工回忆,它们是杨廷宝重修崇正书院时期种下,今已亭亭如盖。

光影间诉说着往事。邓宇轩 摄

多年来,崇正书院受阴潮环境和地质灾害影响,院内多处建构筑物残损严重,不仅影响外观形象,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因其位于清凉山公园低山丘陵地貌区,地形坡度起伏大,坡体陡立,2022年,南京市石头城遗址管理处先对崇正书院两侧边坡进行了地质灾害专项治理,又于2024年3月15日开工修缮书院,同年12月完工。

“这次修缮难度大,用时长,比如门窗上的油饰,需要工人一点点手工剥离。就连每一块砖石与木料,我们都要先判断它能否继续发挥作用,尽量使用原先的材料,取出、修复、重装,整栋建筑才能‘修旧如旧’。”负责指导这次修缮的南京市石头城遗址管理处副主任张琪说。

木绣球有“高洁”之意。 邓宇轩 摄

在修缮过程中,常常有游客拉住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打招呼:“你们千万要保护好这两棵木绣球!”

在张琪团队看来,这两棵木绣球与建筑早已融为一体。木绣球花形圆润,树形雅致,在江南园林中,常与亭台假山搭配,花影扶疏,相映成趣。其花色洁白如雪,又常被引做“高洁”之意。若没有它们,书院便缺少气韵;若没有它们吸引来的赏花人,书院便缺少生机。因此,在修缮过程中,施工队请专业园林养护人员对树枝树干进行修剪、包裹处理,杜绝工程对木绣球正常生长的影响。

人与花,花与建筑,和谐共处。三年后甫一开门,崇正书院便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游客,也赠予金陵城一院皎洁葱郁的繁花。

花影扶疏,这就是南京的春天。 邓宇轩 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开放后的崇正书院也将继续筹划一系列研学游学活动、开展文化雅集,让书院有更多实用功能。4月2日,在崇正书院内,一群穿着蓝色校服的初中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时而聚集在展板前小声读书院的历史故事,时而对着一朵枝条垂落的木绣球深嗅细看。张琪笑着告诉记者:“这是附近二十九中的孩子来上户外课。”

崇正书院的一砖一瓦都是文物。不日后,它将迎来整体修缮后的又一次工程验收。游客大量涌入,观赏热情高涨,这对书院的保护与管理是不小的考验。

但无论如何,书院都要敞开门,让春花、古建和游客面对面。张琪说:“崇正书院和这两棵木绣球是大家的。我们希望游客在这一院一花中,尽情享受南京的春天。”

监制:杭春燕

策划:王晓映

本期统筹:杜雪艳

采写:陈雨薇

摄像:邓宇轩

视频文案:吴盈青

剪辑: 邓宇轩

配音:董双

美编:郑玲玲

相关文章

  • 多名游客在青海茶卡盐湖用袋子装走铺路的盐 近日,有视频显示,多名游客在青海省茶卡盐湖景区用袋子装走铺路的盐,引发关注。9月10日,茶卡盐湖景区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相关情况是最近发生的,景区也进行了劝阻。“这种盐没有提炼,里面可能有沙土,不建议食用”。茶卡盐湖景区。相关视频显示,多名游客正双手捧着茶卡盐湖景区铺路的盐,一把把装入塑料袋中。9月
  • 15分钟就能灼伤!家里这种“小圆片”千万要收好 纽扣电池几乎家家都有,它们藏在遥控器、玩具、学习机、电子秤里,再平常不过。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圆片”,却可能被好奇的孩子一把抓起,塞进嘴里,引发窒息、中毒等严重后果,甚至造成不可逆的终身损伤。幼儿误吞纽扣电池10小时食道腐蚀穿孔,或终身残疾近日,南京市儿童医院公布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例。今年5月,江
  • 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电影大使刘烨 为人民日报撰写创作者谈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电影《平原游击队》《赵一曼》《虎口脱险》《桂河大桥》《美丽人生》《南京!南京!》海报。 资料图片我出生在“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为东北电影制片厂)。从小,我就有机会观赏各类影片。摄影棚和道具车间里的各种飞机大炮,让我们这群男孩儿流连忘返。我们最爱抗战题材的电影,每
  • 泰州村民收藏88年前淞沪会战史证,再揭侵华日军累累罪行 8月13日,正值“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88周年。“这些照片,真实反映了日本暴行!”就在当天,泰州兴化市戴窑镇村民孙国元拿出收藏了30多年的淞沪会战珍贵历史照片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报纸,以铁证揭露了侵华日军的累累罪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宅巍表示,这些老照片和报纸对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形成铭记历史、珍爱
  • 浙江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引客来 8月16日,传统龙窑开窑现场游客众多。浙江丽水龙泉市有“青瓷之都”的美誉,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为全球首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陶瓷类项目。近年来,当地常态化举办“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体验活动,青瓷盲盒、青瓷拍卖等新业态吸引众多游客。中新社记者 傅飞扬 摄8月16日
  • 80年前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 80年前的今天重庆一家照相馆里一位父亲正抱着儿子拍照他特地让8岁的儿子将一份《大公报》号外叠好拿在胸前并叮嘱儿子要特意将大标题对着镜头那张《大公报》号外大标题正是:《日本投降矣!》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大公报》使用了前所未有的超大字号发布这力透纸背的5个字号外一经发出就被民众抢购一
  • 我们的邯郸道|待客如亲心连心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8月10日,来自辽宁沈阳的李先生一家从邯郸机场下飞机后选择来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扎营”。游客在知茗老茶馆内品茶小憩。“以前知道邯郸是历史古城,来过之后发现邯郸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更让我们欣喜的是,邯郸人热情好客,暖意无处不在。”李先生由衷地分享。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暑气消
  • 初秋泉城旅游更旺,游客排队乘大明湖画舫船 8月10日,初秋的泉城暑热逐渐消退,凉爽的天气更加适宜出游。在天下第一泉景区的大明湖南门牌坊北侧的码头处,画舫船成了旅游热点,等候乘船的游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多艘画舫船穿梭在湖面上,往返于大明湖北岸、历下亭和南岸之间,游客沉浸式体验大明湖美景。记者:王锋 摄影:王锋 摄像:王锋 剪辑:王锋 编辑: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