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0多年,种出又一个塞罕坝(美丽中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6:03:00    

 核心阅读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阳春时节,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千松坝林场,草木初发,为连绵的群山和广袤的原野添上一抹绿意。

  林间小路蜿蜒起伏,一条河潺潺流过山谷,河道宽十数米。

  “这条河叫什么名字?”记者问了周边好几名村民,没有人知道。“河道近些年才有水,过去是沙土、石头。”一名村民说。

  查手机地图发现,这条河竟是潮河上游支流,最终流向北京。与塞罕坝一样,千松坝位于北京、天津与浑善达克沙地之间。上世纪,因过度砍伐、过度放牧等原因,这里的土地一度沙化严重。

  为了治理沙化,1999年,河北在张家口、承德两地启动“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建设工程,千松坝林场就是其中之一。

  20多年来,千松坝林场累计实施工程造林超过116万亩,治理荒漠化、沙化面积近150万亩。百万亩林海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构筑起京津北部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带动百姓致富增收。

  股份制造林模式,实行共造、共管、共营

  “上世纪90年代,沙尘从春刮到冬。”丰宁县小坝子乡富二营村村民孙建宁说。

  1999年秋天,一支由13个人组成的先遣队来到丰宁县大滩镇,打响千松坝造林的“首场战役”。

  “山里坡陡,过去造林全程靠人扛马拉。随着道路交通完善,如今我们用拖拉机、卡车沿着山路将树苗运到山坡脚下,省了不少事。特别是近年来,还用上了无人机,可以吊着树苗送到坑旁。”千松坝林场生产科科长陶世杰说。

  然而,真正的困难,是千松坝林场没有自己所属的地块用于造林。

  “千松坝的生态治理区与人类居住区‘犬牙交错’,项目区的荒山荒坡都是各乡村集体用地,或是国有林场和国有牧场。”千松坝林场场长何树臣说。

  当地自然条件较差,百姓以畜牧业为生。而千松坝林场造林,要把一部分集体或个人承包的荒地荒坡空出来,不再放牧养殖,一些村民、牧民反对:“项目区内禁牧,我们的收入岂不是要下降?”

  何树臣回忆,当时市县有关部门和乡镇帮助林场协调地块,与林场职工一道,给项目区所在地的群众做工作,分析利害关系:一方面,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牛羊“挂不住膘”,羊不肥、牛不壮;另一方面,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环境和群众生活,树长起来了、草场多了,将来还能发展旅游业。

  老百姓还有担忧:植树成林要好多年,种不活怎么办?“林场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带动村民参与造林、护林、营林,村民参与种树可以挣钱,后期管护工作交给当地,林木长成后收益按比例分成……大家逐渐开始支持造林。”何树臣介绍。

  千松坝林场逐渐形成股份制造林模式,即农民、村集体、国有林场和国有牧场出地,千松坝林场通过争取项目与其合作造林,双方实行共造、共管、共营。收益双方按比例分配,千松坝林场占20%左右股份,国有林场和国有牧场、村集体、农民占80%左右股份。

  通过这种模式,20多年来,千松坝林场在滦河、潮河源头所在的丰宁坝上和接坝地区,逐步绿化了9个乡镇约4000平方公里范围,共完成工程造林116.09万亩。

  建立联保责任体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小坝子乡沙坨子村村民于喜家门前有两座山,过去一直是荒山,阻挡了外出通道,还带来很多烦恼,“晴天飞沙走石,雨天水土流失,成了一道道水沟。”于喜说。

  2013年,千松坝林场开始对沙坨子村荒山荒坡植树造林,于喜和妻子多了份新营生——种树。“我和老伴每人每天赚150元,就在我家门前和周边大山上种油松、杏树,荒坡一点点变绿,收入也多了。”于喜说。

  除了种树,于喜还有新任务:管护4000多亩造林地块。“林子成活后,后续管护工作交给所在地乡镇和群众,林场做好技术指导。”何树臣说。

  这几年,于喜一有空便骑着摩托车,沿着山路一道梁一道梁地巡护。“看到哪里围栏坏了,就通知林场维修,遇到有人穿过围栏放牛放羊,就阻拦。”于喜说,每年防火期,他都驻守进山路上的检查站,“森林管护和防火工作,每年能稳定收入1.6万元。”

  林场实行护林员、林长、执法队长、分场长四级联保责任体制,严格控制项目区内开山取土取石、毁林垦荒、非法放牧等行为;建起林场、乡镇、村、森林公安四级护林防火执法联动体系,强化全员、全区域、全天候的护林、防火、执法管护机制。

  如今,沙坨子村当年栽种的树苗初长成林。“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何树臣说,林场植树造林以来,项目区沙化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近150万亩。

  立足当地绿色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驱车穿越千松坝国家森林公园山间小路,目之所及,云杉、白桦、落叶松、山杨等林木挺拔、错落有致。

  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在小北沟村,山坡上矗立着一家帐篷酒店。酒店房间就是一座座可移动帐篷,巧妙融入林海、草原、湖泊的自然景致之中。

  “躺在大草原的山坡上,仰望云卷云舒,眺望远处林海,好不惬意。”北京游客李雪莹说。

  “我们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对山坡进行大规模硬化或建设基础设施,仅铺设了一条石子路。帐篷设备可拆卸、可移动,减少对原始地貌的破坏,保持了自然景观的原汁原味。”酒店负责人周航介绍。帐篷酒店每年不仅能为村集体和当地百姓带来租金收入,还带动近40人就业。

  “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的是这里得天独厚的原始次生林、人工林以及草原风光。通过合理开发与利用,我们既保护了环境,又带动了地方发展。”小北沟村党支部书记于存永说,10年来,小北沟村酒店、民宿、农家乐从4家发展到48家,每年接待客人超10万人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千松坝林场立足绿色优势,在造林项目区外适度促进森林周边旅游项目开发,发展林下经济,加强森林经营。目前,林场造林项目为农民直接增收累计2.1亿元。同时,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加快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区周边新建规模度假区5处,扶持旅游专业村10个。

编辑:帆帆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

  • “430大限”到来分布式光伏变天,哪些地方还留有“活口”? 文 | 华夏能源网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规定,4月30日为分布式光伏电站“新老划断”的时间节点,4月30日之后并网投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将按照各省制定的实施细则执行。如今,430节点将至,各地陆续出台分布式光伏新政。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截至
  • 临空经济区(廊坊):提速项目建设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图为吉诺卫创新疫苗研发与生产基地车间。 记者 李泳辰 摄廊坊传媒网讯(记者 杨巍)今年以来,临空经济区(廊坊)聚焦现代商贸物流、生命健康、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等“三大主链”,着力打造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和国内领先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步入刚刚建成投用的吉诺卫创新疫苗生产基地一期,崭
  • 首届医疗行业数字生态创新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 4月23日-25日,首届医疗行业数字生态创新大会暨第七届智慧医疗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湖南长沙召开。4月23日,从各个赛区优选出的225个团队,在16个会场依次展开路演。来自全国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医健企业的64位专家评委,根据评分标准,认真、公正评分,最终选出全国一二三等奖及其他单项奖励。据悉,第七
  • 新质生产力等新兴领域纳入山东省级工业转型发展资金支持范围 山东省财政厅等5部门近日印发《山东省省级工业转型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着力支持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工业转型发展资金将主要采用奖补结合、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保险补偿等方式,重点支持高耗能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水平技术改造、产业发展奖补、数字化转型提升等工业转型发展重点任务。
  • 意向签约594亿元 河北召开基础设施项目银企对接会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 4月23日,河北省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和推进工作专班办公室召开全省基础设施项目银企对接会。11家项目单位与金融机构在会上签约,意向签约额594亿元。对接会现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 摄会上,省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和推进工作专班办公室发布了涵盖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建设、新基建、物流
  • 闪电评论 | 共绘全域旅游新蓝图 书写新的诗和远方 春风拂面,万物竞发。4月24日-25日,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德州举办,大会以“好客山东 德行天下”为主题,打造一场特色鲜明、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文化盛宴、旅游盛会。从行进式沉浸观演到非遗美食嘉年华,从18个重点文旅项目签约到154.5亿元投资落地,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
  • 今年一季度浙江光伏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胡静漪 通讯员 张正华4月24日,记者从国网浙江电力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浙江省内光伏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大关,达到5071.25万千瓦,同比增长41%,占电源总装机比近三分之一。4月15日,浙江光伏最大出力达到3436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近些年,各地从项目审批等方面鼓励新能源发
  • 西宁一季度招商引资签约金额438.8亿元——西宁经济发展扫描八 当春风拂过河湟谷地,西宁招商热潮奔涌不息。锚定目标、分秒不让,创新举措、全员奋进,西宁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攻坚”的昂扬姿态,全力以赴狠抓招商引资,齐心协力促进产业升级。今年一季度,西宁在招商引资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一季度,全市完成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