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波
7月24日,山东泰山俱乐部发表声明,谴责某些自媒体账号“存在一系列严重不当行为”:“无节制蹭取俱乐部流量”,“恶意诋毁俱乐部、球员及工作人员”,“编造虚假内容,误导公众认知”,“盗用俱乐部LOGO,售卖非俱乐部官方商品,冒用官方商品组织活动并赠送”等等。说实话,声明所列举的某些自媒体账号种种劣行由来已久,但俱乐部公开声明谴责、警告,却是极其罕见的举动。
我印象中,上一次俱乐部就类似现象公开发声,是间歇期前最后一轮联赛赛后,就网络谣传“俱乐部工作人员接电话安排球员踢假球”一事公开辟谣。由于太长时间没采取过同样的举措,那份声明让公众很不适应,不少人误以为俱乐部官微被盗号了。不过,这次俱乐部再度发声,人们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因为这更像是近期俱乐部对外态度明显转变的一个最新例证,以后甚至有可能成为常态。
自崔康熙病休、临时教练团队接手泰山训练、比赛职权之后,俱乐部一改此前发生任何事情都一概保持沉默的独到处世风格,开始张嘴说话了。这段时间,俱乐部官微发布球队动态的次数,比股改以来前四年半发布动态的总数还要多。长期停滞的球迷开放日、球员探望患病小球迷、特殊节日邀请相关社会群体人员现场看球等回馈性传统公益活动亦逐渐重启,且给予充分报道和推广。显然,俱乐部终于意识到了,沉默不再是金,而是毒药,继续装聋作哑下去,最终必定反噬自身。这是俱乐部痛定思痛的结果,更是舆论监督压力倒逼的产物。“三棒子打不出一个屁”,不等于这三棒子白打了,第四棒子打出来了,也有前三棒子的功劳。如今俱乐部不用打棒子就知道张嘴了,值得肯定和鼓励。
比之例行发布球队动态、俱乐部官方活动等日常信息,对社交平台上有关俱乐部的各种传言及时澄清和回应,更是俱乐部信息公开和把握舆论导向职责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往俱乐部在这个方面自我边缘化,完全放弃话语权,任由谣言满天飞,可谓自乱阵脚。为什么围绕泰山的谣言特别多?客观上,泰山作为国内球迷群体最庞大的俱乐部,炒作泰山话题最有流量;主观上,俱乐部的不作为,使造谣、传谣者几乎无须付出成本。主客观因素叠加,泰山就沦落成了谣言泛滥的重灾区。
对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伪职业”困境,人们习惯于更多地从竞技水准和资金实力上去认识,然而症结缘自足球生态、体制和文化层面的根本性差异,直接体现在,没有一家俱乐部是按照职业化规则和规律来运营的。职业足球正常运行的两大基本保障,第一是“财政平衡法案”,第二就是“信息公开制度”,两者缺一不可。泰山近两年深陷低谷,根源就在于这两条同时缺失。如果说,第一条彻底实现尚需时日,那么第二条现在就可以起步。两条之间存在正相关联系,做好了第二条,第一条则为时不远。比如流量资源,你让给无良自媒体,就是你的负资产;你自己主动去用,就会变成你的正能量。
最后多说一句。阳光是最有效的防腐剂。自媒体时代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要打破无良自媒体凭借虚假信息制造流量密码的恶性利益链条,信息公开是俱乐部最好的维权手段。换个角度,自媒体并不都是无良的,占自媒体主流的“有良”自媒体,是保障公众知情权、代表球迷对俱乐部实施监督的不可或缺的舆论平台。你不捂自己的嘴了,是巨大的进步,若喜欢捂别人嘴的毛病也改了,那才是真正开了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