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旅行前突然确诊!杭州有医院近一周救治7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15:08:00    

【来源:都市快报】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我老公突发心梗,你们啥病呀?”“也是心梗,过节,给吓得不轻!”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外,两位患者家属交谈着,嘀咕几句:心梗不是冬天多吗,怎么30多度的天还有不少呢?

没错,刚过去的一周(截至5月3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已救治7例心梗患者!

旅游前突然胸闷胸痛……

“像你这样的情况,如果外出旅游,突然发病就很危险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岑雪降对老龚及他的家人说。

今年53岁的老龚,自我感觉身体不错,已经好几年不体检,“自己的身体自己有数!”他平时生活自在,每天吸烟,喜欢旅游,欣赏过不少地方的美景,这次想利用小长假再外出一游。

不想,来医院的4天前,老龚每天早上会一阵胸闷,不过半小时左右会自行消失,便以为是近来工作劳累之故,未引起重视。两天前的晚上,胸闷卷土重来的同时还伴有胸痛,而且还不像前几天一样能缓解,老龚顿觉不妙,便在家人陪同下赶到医院。

在急诊室,通过心电图及验血等检查,老龚被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岑雪降主任等为老龚做了冠脉造影,见其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严重狭窄,手术顺利予以植入支架,“从末次发病到送医院,时间只有1小时,由于治疗及时,患者目前恢复良好。”

“没想到会这么严重,这次还发现了糖尿病。如果早体检、早发现、早治疗,说不定就不会发生这次危险了。”老龚得到了深刻教训。

无独有偶,60多岁的钟大叔也不幸中招。前几天晚上,一家三代人吃着家宴,一高兴,平时不大喝酒的钟大叔喝了不少,情绪十分亢奋。睡前,胸痛、头晕、出冷汗……刚躺下的钟大叔感觉不对劲,赶紧来到医院。冠脉造影手术提示钟大叔右冠状动脉中段起有大量的血栓影,医生迅速为其开通病变血管。家人说:“想不到躲过了冬天,却倒在春夏交替的日子里。”

事后,了解到钟大叔有20多年抽烟史,医生认为,隐患早已存在,喝酒、情绪激动等仅是诱因。

春夏交替,防范仍不能放松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利宏主任医师认为,心梗发生是气候、行为、生理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春夏交替,心梗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气温“过山车”伤血管。这段时间,气温忽高忽低,有时昼夜温差超10℃,午间30摄氏度高温与清晨、夜晚的低温交替,导致血管反复扩张收缩。这种剧烈的气温变化易引发血管痉挛,已有动脉硬化者可能出现斑块破裂,诱发心梗。

突击运动存隐患。天气转暖后,部分久坐人群突然进行登山、球类等剧烈运动,心脏负荷瞬间增加数倍。特别是清晨低温时段,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时运动更易引发危险。

饮食失控埋祸根。节假日聚餐易摄入过量油脂和盐分,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高血压和血栓风险上升。

擅自停药风险大。临床发现近三成慢性病患者误认为“天暖血压自然下降”,自行减少降压药等药物的用量,导致病情反复甚至恶化。

王利宏主任表示,无论何时,健康防范不能松懈,给出这些建议:

灵活穿衣护体温: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备好薄外套应对温差,尤其注意清晨、空调房等场景的保暖。

科学运动控强度:避免在清晨天气较冷时出门锻炼,建议选择傍晚时段进行快走、太极等温和运动,运动时保持能正常对话的强度(老年人锻炼心率建议不超过110次/分钟)。

智慧饮食防血稠:聚餐时先吃蔬菜垫底,限制饮酒量(男性<25g/天,女性<15g/天),睡前可适量饮水(200ml温水)。

规范用药守健康;慢性病患者需每日监测晨起血压,药物调整必须经专科医生评估,切忌自行停药。

“突发胸闷痛、左肩背放射痛、恶心冒冷汗等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需立即拨打120就医。”王利宏主任提醒。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患者为化名)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张慧丽 金晶

通讯员 宋黎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 海上应急救援升级!上海六院牵头水陆空救援演练,将探索无人机医疗投送 “滴水湖发现2位落水者,请迅速组织人员实施急救……”今天(7月26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联合浦东新区临港消防救援大队及上海浦东新区蒲公英应急救援保障服务中心,在滴水湖开展水陆空协同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演练现场,各工作组闻令而动,无人机率先升空,锁定“落水者”位置,消防救援人员驾驶水陆两栖车朝“落水者
  • 有人已因晒背2小时送医保命 “网红”养生法要不要跟? 本周起,全国多地将开启新一轮大范围“高温模式”,周末(7月20日)还将入伏,意味着三伏正式开启。民间有冬病夏治习俗,连日来,包括三伏晒背等“网红”养生热潮再起。这些夏季养生方法靠谱吗?且不说效果如何,已有人因此进了医院。晒背抓紧两时段,别把“天灸养生”当“烤验”本周,申城重新被副热带高压掌控,晴热高
  • 被猫抓伤没在意,成都大爷染上“猫爪病”反复发热数月!医生提醒→ 近日,三六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了一位备受疾病困扰的张大爷(化名)。在过去几个月里,大爷饱受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反复发热之苦。经过科室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再结合特异性抗体检测、淋巴结活检病理及PCR检测等,谜底终于被揭开——困扰张大爷的竟是“猫抓病”。曾被爱猫轻微抓伤却未重视原来,张大爷是一
  • 不是开玩笑!这种病正高发,“死亡率极高”! 近日,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据温州晚报消息,一名卡车司机因车内高温导致体温飙升超过41℃,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医抢救,医生诊断为“热射病”。“武汉发布”公众号也称,7月5日下午,武汉市江汉区73岁的王先生因连续高温天气仍坚持不开空调,仅靠电风扇降温,中暑昏迷,送医后确诊为“热射病”。一时间,有关“热射
  • 浙江省水利厅启动水旱灾害防御(防台)四级应急响应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预计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将自南向北穿过台湾海峡,也可能擦过或登陆台湾岛西部一带沿海,并逐渐向浙闽沿海靠近。受“丹娜丝”影响,7月6日夜里起我省东南沿海有风雨影响,7~9日沿海和浙中南等地有大雨部分暴雨,温台丽甬局部有大暴雨。
  • 聚焦精准医疗与精细化医院管理  第二届两江国际医学年会中新论坛在渝召开 2025年7月5日,第二届两江国际医学年会之“中新携手:创新驱动精准医疗与精细化医院管理论坛”(以下简称:中新论坛)在重庆成功举办,来自中国、新加坡两国的多位院士、专家齐聚重庆,围绕医疗前沿技术与医院管理创新展开深度交流。两江国际医学年会是重庆市卫生健康领域重要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每年在渝举办一次。
  • 26岁烈士牺牲3年后,父母想去他在武汉的母校看看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袁鸣)“我2015年送他来上学,还想到大学里去看一看,拜望一下他的老师,感谢他们给我培养了一个很优秀的儿子。”近日,烈士周兴玉的母亲在湖北省荣军医院参加全国功勋荣誉优抚对象短期疗养活动时,动情地诉说着对孩子的绵绵思念。1996年11月,周兴玉出生在四川省兴文县大河苗族
  • “健走+减重”双轨并行,芙蓉区掀起减盐减油减重健康新风尚 【来源:长沙市卫健委_基层动态】7月3日,长沙市芙蓉区2025年“万步有约”健走拓展赛暨“减盐减油 健康体重”大赛在湖南旺旺医院启动。为贯彻落实“健康芙蓉”行动部署,芙蓉区在国家“万步有约”健走大赛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健走+减重”双轨并行的健康促进模式。“万步有约”健走拓展赛,改善心肺功能,提升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