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玄武湖的凤头白鸭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新晋“顶流”。头顶蓬蓬羽毛、形似爆炸头的模样,让它被游客亲切地称为“烫头鸭”,相关话题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热议。随着“烫头鸭”的爆火,其周边文创产品也备受追捧,成为五一假期游客们的“心头好”,而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与文化密码?5月1日,江南时报记者走进玄武湖景区,探寻“烫头鸭”文创出圈的奥秘。

据悉,这种备受瞩目的鸭子学名润州凤头白鸭,是国家保护的本地特有品种。其脑袋后面天然长成的羽毛团,不仅极具观赏性,而且具备一定的食用价值。当“烫头鸭”在网络上意外走红后,赛炳坤文创团队迅速抓住机遇,顺势推出了一系列以其为原型的周边产品,其中毛绒玩偶凭借可爱的造型脱颖而出,销量突破一万大关,成为周边产品中的“销冠”。

在位于玄武湖景区内的官方文创店,记者看到店内人来人往,不少游客被“烫头鸭”文创产品吸引,纷纷驻足拍照、购买。这些文创产品为何如此受欢迎?小店的设计师赛炳坤道出了其中的关键。

赛炳坤表示,烫头鸭系列文创并非因鸭子走红后才仓促推出。早在2024年5月,玄武湖景区引入凤头白鸭时,他们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可爱小动物的潜力。“我们没有对鸭子进行一比一的完全复原,而是抓住其‘烫头’这一最具特色的外形,同时将玩偶的身体进行半拟人化处理。这样既保留了鸭子的基本特征,又赋予了产品独特的个性,给消费者带来了满满的情绪价值。”赛炳坤介绍道。
除了外形设计上的巧思,“烫头鸭”文创产品还融入了丰富的故事元素。“人有e人,鸭也有e鸭,这种鸭子很亲人,它们喜欢在岸边玩耍,还喜欢跨物种交朋友。”赛炳坤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只“烫头鸭”和黑水鸡成为了好朋友,每天叫它起床,一起觅食,甚至黑水鸡会趴在“烫头鸭”背上一同出游,这一幕被游客调侃为“坐真正的鸭子船” 。以这个故事为原型,赛炳坤团队制作了“鸡同鸭桨”系列明信片,生动记录了两个小动物之间的深厚友情。这些充满趣味的故事,让文创产品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商品,更成为了传递情感与欢乐的载体。
自去年开发“烫头鸭”系列文创产品以来,短短不到一年时间,该系列玩偶销量便突破万件。目前,产品销售以线下为主,更多游客还是选择来到景区内的店铺购买。“我们的顾客涵盖了全年龄段,很多人看到可爱的‘烫头鸭’,觉得它和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很像,就忍不住想带一只毛绒玩偶回去。”赛炳坤说道。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烫头鸭”文创产品的销量更是持续攀升,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满足市场需求,赛炳坤团队已与厂家沟通,加大产量,确保备货充足。

赛炳坤的文创团队充满青春活力,他和另一位创始人印玲玲均为90后,团队成员大多是95后和00后。印玲玲是一位具有丰富文创设计开发经验的女性企业家,在她的策划和推动下,他们在玄武湖景区开设了4家店铺和1家流动花车店铺。赛炳坤透露,得益于景区的大力支持,他们才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想法,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创造属于自己的社会价值。5月份他们还将在玄武湖开设一家咖啡店。“我们希望通过更多样化的店铺形式,更好地传播玄武湖的文化价值,宣传南京的城市特色!为玄武湖的文创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面对未来的发展,不少人询问赛炳坤是否有计划走出玄武湖景区,在更多地方开店。赛炳坤表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尝试,但目前我们还是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工作,为城市文化做好宣传。作为南京的‘后花园’,玄武湖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很多值得讲述的故事,还有许多未被挖掘的文化亮点。我们将继续深耕,通过文创产品让更多人了解玄武湖、爱上玄武湖。”
“烫头鸭”的爆火与相关文创产品的成功,不仅为玄武湖景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成为了传播城市文化的新窗口。赛炳坤表示,它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完美融合,让更多人在购买文创产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未来还会有更多像“烫头鸭”这样的文创精品涌现,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