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疆姑娘组多民族“主播团”:博物馆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4:47:00    

中新网成都5月18日电 题:新疆姑娘组多民族“主播团”:博物馆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

中新网记者 贺劭清

“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福气的象征,这件土家族绣花披肩上除了蝙蝠,还有莲花、牡丹等中华民族传统纹样,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写下生动注脚。”近日,西南民族大学新疆维吾尔族女生迪拉热·阿地力江与同学来到学校民族博物馆,用短视频的方式记录一件土家族绣花披肩的“前世今生”。

5月15日,迪拉热·阿地力江与同学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拍摄民族服饰。 中新网记者 贺劭清 摄

从阿斯塔那古墓群中的伏羲女娲图,到龟兹库木吐喇石窟的汉风壁画……在西南民族大学就读期间,迪拉热·阿地力江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发起成立了校园视频“主播团”——小迪“道中华”工作室。她们通过在博物馆的“跨时空连麦”,在文物中找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

谈及拍摄文博视频的初衷,迪拉热·阿地力江回忆,从小她就因为新疆小河墓纪录片《小河的故事》对考古产生兴趣。“小河公主的微笑,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疑问的种子,考古是为了什么?”

高中毕业后,迪拉热·阿地力江如愿考入西南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读。在云南进行植物考古时,迪拉热·阿地力江分析了上千份植物遗存。她研究当地水稻的“时空旅行故事”,并认识到,自己手中每一粒微不足道的炭化植物种子,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见证。“成千上万年以来,随着人群迁徙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江南的稻米走到了西北,西亚的小麦来到了中原。考古这面镜子照出我们是谁,照出我们从哪里来。”

“在考古中寻找何以中国、何以共同的答案”,带着这样的思考,迪拉热·阿地力江频繁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并用视频的方式让文物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迪拉热·阿地力江的首个文博视频拍于金沙遗址博物馆,当时这里正举办新疆丝路文化特展。“采用蜀锦工艺织就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让我看入了迷,巴蜀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原来这么有意思。那天我一口气拍摄了五六条视频。”迪拉热·阿地力江回忆。

迪拉热·阿地力江在三星堆博物馆拍摄视频。 西南民族大学供图

把博物馆内晦涩的文博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视频并不容易。几经摸索,小迪“道中华”工作室将视频的拍摄重心转向历史长河的民族人物以及民族文物,拍摄了《影响唐朝历史的三个粟特小人物》《从伏羲女娲图中看中华文化认同》等视频。

如今已有汉族、藏族、彝族、回族等10多个民族的同学加入这个多民族“主播团”。不一样的成长经历,让这些文博视频的内容更丰满,角度更多元。

“00后”藏族学生尼玛才让尝试将家乡青海的唐卡纹路和三星堆青铜纹路进行比较,收获不错效果。在尼玛才让看来,从古至今,内地和高原的交流从未中断,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才能拍出真正传递中华文明魅力的短视频。

5月15日,多民族“主播团”的部分成员在西南民族大学校园。 陈选斌 摄

截至目前,小迪“道中华”工作室已发布63期视频,点击超200万次,内容涵盖考古发掘、文物修复、民族文化、中国年俗等多个方面。除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大型博物馆拍摄视频,同学们还将镜头对准了成都双流区广都博物馆、宁夏彭阳县博物馆、巴林右旗格斯尔传习所等中小文博机构。

“从彝族漆器、彝族服饰,到彝海结盟以及家乡新变化,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家乡的精彩。”正忙着撰写凉山彝族历史博物馆拍摄文案的“00后”彝族学生石一克布说,小人物可以影响大时代,小文物也能承载大历史,相比视频的播放数字,他更自豪能用所学记录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如今迪拉热·阿地力江已成为西南民族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准研究生。在考古领域上下求索的同时,这位新疆姑娘计划与同伴拍摄更多民族地区的中小博物馆,并结合AI等技术,进一步增强文博视频的互动性。“我们不仅想通过视频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更想在博物馆寻找中华文明五千年连绵不绝、各民族紧密相拥的力量。”(完)

相关文章

  • 博物馆失守的何止围栏? 这个暑假,上海自然博物馆因为一则视频意外“出圈”。画面中,多名孩子越过防护栏,进入到展区内部随意触摸玩弄标本,还骑到了狮子标本上,全然像是在自家门口玩滑滑梯一般随性。一旁的孩子家长非但没有及时制止,反而拿起手机记录,还不乏有人鼓励“去摸一下,来拍照”。这一幕引发了舆论波澜:有人愤怒于家长的纵容,有人
  • 视频荐书|《无法独处的现代人》 《无法独处的现代人》,作者:[英]齐格蒙特·鲍曼,译者:章艳,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2025年7月。视频/奇与编辑/甘甜甜校对/赵琳
  • 突发意外!“包公”经抢救无效离世,年仅44岁 8月6日,云南网红烧烤店老板“包公”的妻子在社交平台账号发布视频,哽咽着向外界宣布了丈夫因意外离世的消息。“我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我太想把这个烧烤店关了,但是老顾客和粉丝都说,这是他这一年来的心血。”经过反复挣扎,她最终决定将烧烤店继续经营下去。9日,极目新闻记者发现,“包公”的社交账号于7日更新视
  • 微视频|2025“河北五超”揭幕战石家庄主场迎战张家口 观赛攻略速收 2025年“河北五超”揭幕战石家庄主场迎战张家口,观赛攻略请查收~8月10日,石家庄等你来!
  • 今日辟谣(2025年8月7日) 2025年8月7日谣 言 广东惠州惠阳淡水河决堤?真相: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惠阳淡水桥背这决堤了吧!”“淡水河廊桥桥头决堤了!”相关视频信息,引发热议。经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相关部门核实,此处不是“决堤”,而是8月5日因持续强降雨出现了“漫堤”情况。漫堤是指河流水位超过堤防顶部时引发的漫溢现
  • 着装暴露、低俗表演、仰拍特写……微信公布直播违规案例,严重者将被永久封号! 7月23日,微信视频创作安全中心官方账号更新一则关于开展微信视频号直播“团播低俗内容治理专项”的公告,内容如下:近期平台巡查发现,部分多人直播(团播)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俗违规行为,具体表现为:涉及引人联想的低俗玩法、着装暴露、刻意做出不雅动作等。上述行为可能存在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问题,破坏了平台健康清
  • 大爷大妈组团贴美甲只为摘豆角,店主:考虑到他们的收入情况,很多是免费制作,希望推广 7月21日,美甲博主“香香·工作室”发布的一段贴“摘豆角甲片”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一群大爷大妈排着队等待贴甲片,而这小小的甲片,竟是他们劳作时的神器“摘豆角甲片”。该视频评论区,不少网友点赞“美甲下乡”“拓宽美甲服务边界” “人民的美甲”“美甲有了新意义”。更有网友分享甲片的其他公用,可以摘菜、剥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项目落地新疆 新疆网讯(记者王丽丽)近日,为加强新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在自治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共同推动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青年项目(新疆)正式落地实施。这一重要举措将为新疆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针对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