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灯火阑珊的渌江升起第一缕炊烟,一江两岸就开始飘满醴陵扎粉特有的油香。近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中国·醴陵炒粉节在湖南醴陵落下帷幕。这场以“小炒粉”撬动“大文旅”的节庆活动,以96.6万人次参与、27.61万碗免费炒粉的亮眼数据,不仅刷新了人们对地方美食节的认知,同时让这座刚举办完国际烟花论坛和花火节的千年瓷都再次迎来世界的聚焦。

炒粉节现场
烟花绽夜空,瓷器载春秋,炒粉暖心头。在刚落幕的炒粉节上,游客们不仅品尝到了豆芽脆爽、鸡蛋滑嫩、扎粉劲道的地道醴陵炒粉,而且深度感受了这座城市将传统美食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与其他地方米粉不同,醴陵炒粉使用的扎粉采用早稻米经传统工艺手工制作,保鲜期极短。“过期即变黑无法食用”的特性,让这份地道美味成为醴陵独有的符号。
正在炒粉的李师傅介绍,扎粉制作需经历磨浆、蒸粉、挤压、晾晒等多道工序。在炒粉节现场设置有“非遗工坊”体验区,游客们可以亲手体验扎粉制作,感受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触摸这座城市最质朴的文化记忆。
近年来,醴陵将“炒粉经济”作为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今年的炒粉节除了美食体验,更是将醴陵三大特色产业——烟花、陶瓷、美食有机串联。其中,“万人粉宴”带动了陶瓷博物馆单日参观人数突破2.3万人次,渌江书院游客接待量同比倍增,更催生了“炒粉+烟花观景”“炒粉+陶瓷DIY”“炒粉+夜间经济”等多元消费场景。
炒粉节期间,从安全保障、质量监督、交通疏导、卫生保障,到“醴陵式”送别的烟花秀,每个细节都彰显着这座城市的人文关怀。志愿者小李表示:“我们不仅希望游客吃得好,更希望他们感受到醴陵人的热情与温度。”
(欧阳军 黄 镇 蔡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