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世界工厂”长出文学繁花:中国作家第一村文旅融合新图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1:09: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东莞报道

来到位于观音山脚下的樟木头镇,宛如步入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之中。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76.13%,石马河与官仓河蜿蜒穿城,青瓦白墙的客家文化建筑错落有致,绘就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这里是客家人的故乡,也是许多作家在东莞的家。2010年,“中国作家第一村”在樟木头镇官仓社区成立,著名作家、评论家雷达担任首任“村长”。但起初,作家村并不是一个实体村落,而是一个以文学创作为主旨的作家群落。

此后的10多年里,各地作家被这里浓厚的文学氛围所吸引,在此居住和创作。截至今年2月,共有97名作家入驻作家村。樟木头和官仓社区也因势利导,配备了专职人员为作家服务,营造“家”的氛围。

这两年,官仓社区正在积极打造改造成“中国作家第一村”实体村落项目,配套约4500万元专项资金,对2万平方米的客家古建筑修缮改造。今年,官仓社区锚定深入实施作家村2.0升级版发展战略,通过“文学+”赋能产业发展,催生文旅融合新业态。此外,古村还引进新型消费空间和商业业态,推动古村文旅与消费实现深度融合,一座拥有近300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正在重焕新生。

4月10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进作家村,这里青瓦白墙的客家文化建筑和葱郁的田园风光相得益彰。宽敞明亮的作家村展馆空间、文学咖啡馆、作家书屋等新型空间,与本土居民悠闲的田园生活共生共融,书写着东莞农文旅融合的新故事。

但在十几年前,古村只有年久失修的建筑和无人问津的非遗文化。古村如何凭借“中国作家第一村”这一文学IP,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又将如何延伸“作家村”产业链,在文旅和消费融合上探索出自己的模式?带着这些问题,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官仓社区党委委员蔡彩萍。

蔡彩萍表示,在消费新业态打造和引进方面,社区计划投资350万元建设“作家驿站”集装箱经济项目,寻求以销售利润反哺文学事业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的新模式。同时,社区还在谋划以“大型商超”思路,加快食、购、游、娱、住一体化建设,修缮老旧房屋打造文学主题民宿,建设作家宴会厅、“墨香楼”美食坊、作家主题公园、作家驿站等配套,并将配套项目转化为产业链创造收益。

“世界工厂”长出文学之花

在作家村里,经常能看到来自天南海北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在古村巷尾的一角、在阳光和煦的露台上围炉而坐,聊文学、谈音乐。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场关于文学的造梦,其实源于20年前一场工业城市的“建村”行动。

2005年,东莞成立文学艺术院,第二年开始面向全国作家开展签约创作,开创全国地级市之先河。包括王松、王新军、刘芬、王一丁等在内的19位杰出作家脱颖而出,签约了18个创作项目。此举不仅在国内文学界引起了轰动,也为后续与作家们的深度合作打开了空间。

站在官仓村村口,远处是雾气缭绕的森林公园,近处是一栋栋现代化产业园厂房。向南和向北几公里,樟木头站、樟木头东站开来的列车飞驰而过。十几年前,在那场南下广东的浪潮中,作家王松、雪漠、丁燕、郑小琼等人,则是乘坐列车,选择了南下东莞搞创作。

在蔡彩萍看来,在杭州也有这样一个“网络作家村”,《芈月传》《盗墓笔记》《庆余年》等众多大众熟知文学佳作在此诞生。“但樟木头的作家村在其他地方无法复制。这里的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工厂文化等各类文化集聚,作家们能够将这里变为生活现场、创作现场,共同编织绚烂的文学篇章。”蔡彩萍说。

2006年,作为那场重点签约作家之一的雪漠,就此与东莞结下不解之缘。来东莞十多年,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很多重要的写作都在樟木头完成。借助东莞优越的地理条件,他的作品又开始走向港澳台地区、东南亚甚至海外,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凭空出现”的作家村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文学界广受关注的文学现象和文坛佳话。如果说初创时期的作家村是聚木成林,那么如何留住人才、保持作家村的生命力,则是作家村2.0版本要回答的命题。

从流水线上成长起来的作家莫华杰,是作家村的入驻作家,十多年前便于这里结缘。“现在作家村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众多作家来到这里从事创作工作的同时,也吸引着很多游客前来,他们会关注村里的作家,与作家在网络上留言、互动。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文学的种子已经慢慢地在这片肥沃的土壤开花结果。”莫华杰说。

今年年初,作家村又迎来了20多位新入驻的作家,新鲜血液的注入,为这里增添了更多活力。随着新“村民”和一系列充满文化氛围的活动纷至沓来,给往昔静谧的古村落注入了新动能。

截至今年2月,共有97名作家入驻作家村,其中国家级作家、评论家65人,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9人,“村民”出版发行的文学作品近700册。其中7人获“鲁迅文学奖”、3人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鲜有的文学现象之一,“中国作家第一村”IP闻名全国。

延长文学IP产业链

房屋修旧如旧,成为作家工作室。楼顶平台上,桌椅和大遮阳伞形成公共空间,文学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在官仓古村,处处能感受到文学与乡愁的双向奔赴。而要将“中国作家第一村”IP打造成中国文学标志性的样板,还需要努力延伸“作家村”这一文学产业链。

此前,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广东要将作家村打造成为集创作、研讨、活动、版权转让、网文出海、文学创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乡村振兴双向赋能等于一体的作家村综合体。于是,借着文学IP,官仓古村迎来再造。

2023年起,广东省有关部门在官仓社区全力打造作家村实体部落,对社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客家古建筑群进行连片改造,保护修缮有保留价值的古建筑,塑造充满乡愁记忆的文艺创作空间。

新建的“中国作家第一村”展馆,仿佛一座文学的森林,文字和故事造出了足够多的烂漫因子。馆内有作家的手稿,也有打卡区、展示区、互动体验区。馆外的麒麟会馆里,45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遗麒麟舞,展现着樟木头的传统民间艺术。

但这些之外,官仓社区还在推动一系列“中国作家第一村”的活化方案。

蔡彩萍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今年以来,官仓社区锚定深入实施“作家村”2.0升级版发展战略,以“三家巷”为主平台打造“作家村”项目,打造集作家创作、文学活动、作品改编、出版服务、文学传播以及文艺惠民、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的作家村综合体,打造“作家村”IP,推动项目从概念化向实体化发展,使其成为文商农旅融合新形态,打造全国乡村文旅示范基地。

“具体来说,我们将引进第三方专业运营团队,重点推动作家宴会厅、作家村文学主题民宿等一批项目,打造文化产业集群;探索研学游、亲子游等‘体验式旅游’方式,配套开发文创产品,丰富旅游供给;探索作家村新运营模式,推进版权交易、影视拍摄等业态配套服务产业;强化‘文学IP+’模式,在文学+影视、文学+旅游、文学+手信三大板块发力,构建“内容生产—产业融合—利益共享”的整村运营闭环。”蔡彩萍说。

如今的作家村,已不仅仅是一个文学的村落,更是一个文化旅游有机融合、集体经济由弱趋强、生态景观有效融合的乡村建设生动样本。截至去年12月,作家村举办各类文学活动和团体接待40多场,参与人数超过1万人次。通过作家工作室、墨隐书房、文学书店等特色空间,社区串联起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路线,形成“文学+旅游+产业”融合模式。2024年,社区集体经营总收入约1675万元,同比增加约16个百分点。

探索文商农旅融合新模式

漫步在作家村中,咖啡店开在树荫下,健身步道整洁一新,私房菜庭院与花园景致淡雅,微风吹散疲惫,人们可以创作交流,也可以休闲文旅。

在工厂林立的东莞打造文学产业,“中国作家第一村”功不可没。而在东莞提出发挥吃住游购娱展一体化乘数效应,加强文旅与消费的跨界融合之际,这里的探索也值得东莞其他镇村借鉴。

借力文化这一大IP,作家村不仅找到了文旅融合的思路,更顺势吸引了更多商业业态入驻,并引入麒麟舞、客家山歌、帐篷文化节等客家文化和新型消费相融合的消费集会。这座“诗意村落”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庞大市场,正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与消费融合日益旺盛。

蔡彩萍表示,在消费新业态打造和引进方面,社区计划投资350万元,在实验小学路和贤达路交汇处建设“作家驿站”集装箱经济项目,通过多层叠加、单体放置的方式,在1000平方米的空地上,放置集装箱体20—50个,辅以2000平方米的空地作为活动空间。

该项目作为“作家村”配套元素的延展,会划分为作家交流中心、特色图书室、研学实验室、科技电子室、文创店、农特产专卖店、餐饮服务等功能区,设计适合作家交流、研学团建、青年休闲、MCN进驻办公的个性化场景,打造具有浓厚文学氛围、独特文化气息的集装箱式商业空间,寻求以消费反哺文学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的新模式。

不过,当前国内文旅融合竞争异常激烈,各类消费业态也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对于作家村而言,市场存在的挑战仍不可忽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作家村实体村落可容纳载体和体量还不够大,暂时无法接纳大型游客团队到访,未能配套吃、住、游、娱、购、展一体服务。同时,虽然官仓社区环境优美,但人流量相比于东莞市中心区以及其他旅游旺地而言,依然相对欠缺。

“今年,我们会通过‘百千万工程’‘百企百社助百村’,与东莞规划院党委进行共建合作,编制官仓社区整村文旅规划,同时纳入樟木头镇文艺镇发展规划当中,以此推动一批项目落地成效,提振全镇商贸业氛围。另一方面,继续完善文旅配套服务体系,包括联合观音山森林公园、三正半山酒店等其他品牌资源,巧借流量带旺作家村。”蔡彩萍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 津门湖谱写发展新篇章:蓝图照进现实,宜居宜业底色更足 今年以来,津门湖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以保障上合组织峰会圆满举办为核心任务,以实现街道“1+3+6”发展目标和思路为目标导向,锐意拼搏、真抓实干,坚定不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津门湖扎实实践,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
  • 全国曳步舞邀请赛在湖北鹤峰县落幕 400名运动员同台竞技 (逐浪新闻记者:肖肖 通讯员:汪绮)8月23日,2025年全国曳步舞邀请赛在恩施州鹤峰会议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吸引了全国21个省市的32支代表队、超400名运动员齐聚一堂,以舞会友、以赛联谊,充分展现了曳步舞的蓬勃活力与时代风采。本次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办,湖北省社会体育管理中
  • 环境脏乱差、半空中电线杂乱...扬州武庄小区存在多个问题盼解决 半空中的线缆近日,网友“185*****242”通过扬州发布手机APP报料平台反映,他是武庄小区的居民,小区内现在存在多处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盼解决。网友反映武庄小区存在多个问题这名网友介绍,首先,武庄小区北侧的拆迁地块现在正在施工建设,离小区只隔了一道铁皮围挡。而且,施工单位清晨五六点就开始施工,
  • 【每日邻声】九年光阴里老党员用“小事”绣出社区幸福图 在于洪区富海同盛小区的楼宇间,常能看到一位满头银发却步履稳健的身影:胸前的党员徽章熠熠生辉,手中布袋子装满民情资料,脸上总挂着让人暖心的笑容。她就是居民们一口一个“张大姐”的小区党支部书记张淑华。从企业会计到社区先锋,九年光阴里,她用退休不褪色的坚守,在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里,写下共产党员最质朴的担当
  • 金海社区:快速维修与彩绘增添,共筑便民暖心楼梯 日前,西岗区香炉礁街道金海社区暖园的户外楼梯因暴雨损坏,污水外溢。香炉礁街道得知情况后,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安排专业维修团队进场施工。维修人员争分夺秒,仔细修复每一处破损,并增设污水井和扶手,让楼梯很快恢复安全稳固,居民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随后金海社区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以“青春执笔绘新颜,实践服务美
  • “2025 国门文化建设创新项目”案例发布 8月18日晚,2025年国门文化“极边好声音”主题晚会在云南省河口县举行。活动中,首批“国门文化建设创新项目”评选结果揭晓。“2025国门文化建设创新项目”20个、“2025国门文化建设创新项目(云南)”14个,这些项目充分体现“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彰显特色”的特点,为边疆文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 助力学子圆梦未来 洋浦符确进士文化研究会奖助学金发放仪式举行 助力学子圆梦未来近日,2025年“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暨洋浦符确进士文化研究会奖助学金发放仪式举行。活动由儋州市慈善总会、共青团市委、市民政局、市关工委和洋浦确进士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此次活动寄语获奖学子,要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
  • “石”在精彩!长治非遗将亮相省文博会 第七届省文博会即将开幕,为了在文博会上充分展现长治市文化特色,亮出独特绝活,长治市众多文化企业积极筹备,打出文化创意牌,力求让传统文化产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今天,一起去了解太行山石头画这一非遗项目。来源:长治新闻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