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西的天气从不开玩笑!立秋一到,立马冻胳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1 15:58:00    

最近,广西网友@阿花 发布视频感叹:“山西的天气好神奇!它完全是跟着二十四节气走的,立秋一到立马凉快!”

一时之间,不少外地ip纷纷表示:“我们这边还是好热!”

而山西网友则表示:“山西都要盖厚被子了!”“有没有一种可能,24节气的源头就是山西!”

山西入秋

为啥如此“快、准、狠”?

从立秋到现在已有半个多月,全国各地还在“秋老虎”的攻势中闷热难耐,但山西早已在一场场的秋雨中独享清凉。

“24节气为啥在山西如此精准?”那当然是因为——最早的观象台,就在山西。

2003年考古人员在山西省南部的襄汾县陶寺乡,发现了一处只剩下13块呈半圆形排列的夯土基址遗迹,它们“墙不像墙,路不是路”,总面积足足有1740平米。

这到底是什么地方?这些柱子究竟起什么用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令人摸不着头脑。

经过两年多的反复求证、模拟观测,考古专家和天文学家初步证实,这是一处“古观象台”,由13根夯土柱、特定的观测点和三层夯土台基三部分组成,是陶寺先民的“天文观测站”。

就凭几根石柱,陶寺观象台就能区分年时、判断节气了吗?

站在观测台向东望去,隐约可以看见塔儿山,那是太阳初升的方向。4000年前,陶寺先民站在观测点上,通过夯土柱间12道缝隙观测日出方位、捕捉星辰轨迹,便可精准划分20个节令。

当日出的阳光从观象台东2号柱缝照射到观测点上,观测点、观测缝与太阳连成一线,即为冬至;当在东12号缝看到日出,则为夏至;在第7个缝看到日出,便是春分或秋分。

陶寺观象台对应节气示意图

图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陶寺人制定的历法,是当时世界已知最缜密的太阳历法,代表着当时天文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今天中国24节气的直接源头。

每逢重要节气,人们聚集于此,观看观测缝中射出的第一缕阳光

除了观象台,陶寺中期王族墓还出土了圭尺与早期贵族墓中的立表,合称“圭表”。

4000多年前,陶寺先民通过记录垂直于地面的立杆影长,与观象台一同确保天文历法的准确度。夏至日,北半球照射角度最高日影最短,冬至反之;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影子也是地上标尺的一半。

如果说,陶寺遗址观象台说明先民们在那时已经有了“大时间”的概念。那么,陶寺中期王墓中“沙漏”的出土,则说明先民们也已经有了“小时间”的概念。

在出土圭尺的墓中,东北壁龛内有一个大漆箱,里面有5件漆木漏斗形器,形状、大小尺寸一致,复原模型与今天仍然在用的沙漏很像。考古人员用3D打印技术等比例制成沙漏,经过上百次的实验分析,每一漏的标准时间为14.4分钟,100漏正好是一昼夜24小时的1440分钟。

4000年前,没有钟表,也没有日历,山西晋南一带的陶寺先民却已经能管理时间、判断节气、制定历法,初步形成了一套年、月、日、时的完整计时系统。

这也难怪山西的春夏秋冬,都来得如此准时!

四季分明的山西,谁懂啊?

如果说陶寺观象台是山西人与天地时序对话的古老智慧,那么今天,这表里山河严格遵循着自然的节律,上演着毫不含糊、棱角分明的四季交响曲,便是这场跨越四千年对话的生动回响。

对于山西人而言,山西的四季分明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你可以在不同的季节,看到截然不同的山西美景。

春日,百花齐放,青山连绵,树木苍翠。空气里都散发春天的味道,目光所及的新绿充斥着热烈的生命力!你可以在迎泽公园、森林公园沉浸于沁人绿意,也可以去玉泉山、桃花沟或常家庄园,奔赴一场绚烂的春花之约~

图源:尖草坪发布

夏日,山西是名副其实的避暑好去处!八泉峡、五台山、芦芽山、王莽岭……无论是深峡幽谷里的沁凉流水,还是高山云端的辽阔草甸,每一处都能为你洗去燥热,让身心来一次清凉的“畅饮”~

图源: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

秋日,是山西最绚烂的季节。天高云淡,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龙山、崛围山、太山一带枫叶如火,将山林染上了层层叠叠的暖色调,如同一幅幅精心绘制的油画;

图源:龙山石窟博物馆

冬天,是看古建最好的季节。雪花纷飞,古寺、城墙、长城更显庄重恢弘,时间的痕迹在雪的映衬下愈发清晰,身处其中竟有一种穿越千年的感觉。

图源:小红书@田tian(太原古县城、太原双塔寺)

这种不拖泥带水的季节更替,让山西的四季具有一种果断而清晰的美学特征。每一个季节都个性鲜明,绝不暧昧,也绝不含糊。

所以,依小编看,山西的天气,从来不只是天气——那是四千年前陶寺先民立于观象台前,用第一缕晨光划定的时间刻度;更是这片土地与天空之间,一场持续了四千年的温柔对话。

四季轮回,当秋风再次如约而至,当全国各地仍在“秋老虎”的余威中模糊着夏秋的界限,山西却像一位守时的老友,清风送爽、凉热分明,从不拖沓。而在秋风里,我们仿佛仍能听见,四千年前陶寺观象台上,那些仰望晨光、测量天宇的呼吸,沉稳而准确,测量着天地节律。

若你也想感受这份穿越时空的“准时”浪漫,记得来山西走走。这里的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值得你细细体会。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

相关文章

  • 山西的天气从不开玩笑!立秋一到,立马冻胳膊~ 最近,广西网友@阿花 发布视频感叹:“山西的天气好神奇!它完全是跟着二十四节气走的,立秋一到立马凉快!”一时之间,不少外地ip纷纷表示:“我们这边还是好热!”而山西网友则表示:“山西都要盖厚被子了!”“有没有一种可能,24节气的源头就是山西!”山西入秋为啥如此“快、准、狠”?从立秋到现在已有半个多月
  • 民族歌剧《太行颂》上演 歌剧演出现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抗战精神的史诗性民族歌剧《太行颂》,8月23日晚亮相太原市工人文化宫。“放飞希望向远方,滚滚热流不停息,巍巍太行颂英雄,松涛回荡八百里……”随着剧情的推进,该剧收获了观众的感动、悲伤和鼓舞。民族歌剧《太行颂》由山西省歌
  • 山西大同市云州区附近发生3.8级左右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8月16日16时46分在山西大同市云州区附近(北纬39.95度,东经113.50度)发生3.8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胡月
  • 为啥今年闰的偏偏是六月?规律原来这么简单 今天是7月25日,农历闰六月初一。闰月是怎么算的,为什么偏偏闰六月呢? 01闰月因何而来?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它是兼顾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而制定的一种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我们农历当中的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小月是29天,大月是30天。如果一年当中只有12个农历月,那么年长平均是35
  • 强行变道撞车 司机承担全责 山西高速交警五支队通报事故情况   本报讯(记者 张晋峰) 驾驶人张某,在高速公路行驶时,从最左侧车道强行变更至中间车道,结果与一辆正常行驶的轿车发生侧向剐撞,不但要承担事故全部责任,还要受到相应处罚。7月24日,山西高速交警五支队通报事故情况,向大家发出警示。  近日,高速交警五支队四大队辖区二广高速太原方向路段发生一起事故,一
  • 莒南县汀水中心园开展小暑节气主题活动 鲁网7月9日讯7月7日,莒南县汀水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小暑至,盛夏始”主题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小暑节气,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中,老师们通过播放动画、展示图片等方式,为孩子们讲解小暑的含义和传统习俗。孩子们通过手工制作、绘画、舞蹈等活动,表达对小暑节气习俗的感受。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作,展现出
  • 山西曲沃农商银行员工变“主播”激活大蒜销售 北董乡位于山西曲沃县东南10公里,南屏紫金山,北临浍河,东邻绛县,主导产业以大蒜为主,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2023年产值达4.37亿元。北董大蒜产业涵盖蒜苗、蒜黄、蒜薹、大蒜等多个项目,是北董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曲沃农商银行扎实贯彻落实省行支农惠农政策,针对北董乡大蒜特色产业的发展给予
  • 剧透:河南又一重磅博物馆即将开馆试运行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黄葆青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人们常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天下名人,中州过半”,这足以说明河南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文明的灿烂程度。每每走进博物馆,都觉得震撼与感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是那个时代留下的“蛛丝马迹”,讲述着这一方土地曾经的故事。经过精心筹备,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