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一个月
美国挑起新一轮贸易战
飙升的关税数字
意味着什么?
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
蹲点外贸工厂
寻找亲历者们的答案
△点击视频,看关税战下他们的故事
广交会前一晚,王荐在顺德的厂房组装要展出的样机。
他的厂子主营烤箱和料理锅,不是简单代工,而是自己设计,有专利,有卖点。这轮关税战前,刚刚拿下第一个大单,来自美国,目标出货百万美金。
他赶研发,租场地,整产线……没成想,美国挑起新一轮关税战。

原本的第一单,没了。做好的成品有两三千件,不算多,但先期投入了四五百万,“马上没有现金流了,你说问题大不大?”
装完样机,已是凌晨两三点。跟同事道声“辛苦,明天晚点来”。他发了一条朋友圈,配了四个字——期待明天。

Passion!像个战士,广交会开始的那一刻,王荐进入状态。
戴上手套,把机器擦得锃亮,着西服,挂微笑,不放过每一个客户,加微信留邮箱……
下午三四点,第一天的展会接近尾声。王荐还在试,用样品料理锅做起慢煮牛排。一位挂满历届广交会徽章的外籍客商走过来,用王荐的话说,“他看到牛排,眼睛都亮了”。王荐的眼睛瞪得更亮,“这样挂满徽章的大客户,一般都是在二楼的大品牌……”他“弹射”出去,“先生,您来得正是时候!”
之后的沟通,相当“丝滑”。John来自巴西,工程师出身,做了十多年贸易。他曾为顶尖跨国电器企业做过买手,一眼就看出“能做这样成色牛排的锅,差不了”。一拍即合,相约“审厂”。

这段“奇遇”,王荐记录下来,发到社交平台。没想到,几千条评论涌进来。不少网友留言“上链接”,鼓励王荐“西方不亮,东方亮”。
拉动销量,倒是其次,“救命的是信心啊!”
“我爷爷那一代开始,到我叔、我爸全是干工厂的。我出国读书的时候,爷爷给了我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希望你成为一个‘四有’新人,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国内。”
王荐相信中国制造,相信自己的制造。就在这份相信开始动摇的时候,他太需要市场和订单的验证了,“我们的小伙伴们也觉得,再熬三个月,有希望!”

接下来的“审厂”,也很“丝滑”。
工厂的生产动线、工人头顶的照明与风扇、料理锅按键的不漏光设计……王荐下过的每一个功夫,都被John看在眼中。距广交会前夜半个月后,王荐同John正式签约。他们的合作,不是初级的“国外订单,国内代工”,两人筹划着,把王荐的品牌打入巴西。
“一路过关斩将,突然柳暗花明,你知道你心里面求了很多,但来的时候又觉得有点恍惚……”
“但你也感谢自己,那个时候你还在想办法。”记者打断他。
王荐点头:“还是得继续努力做事情。”
审厂时,John聊起关税战,“我知道王荐被美国取消了订单,这很艰难。但我相信,最大的挑战也带来最大的机遇。这是个让中国跟更多不同市场建立起紧密关系的好时机。”
是的,这是个考验所有外贸工厂的时刻。
在东莞茶山,玩具工厂负责人陈国霞跟美国老客户“红了脸”。线上会议,面对对方的压价,她“拍了桌子”,“关税加到50%多的时候,我跟对方说,你必须提高销售价。想清楚了,我们再来谈。”
18年前,怀孕中的陈国霞跟丈夫想做环保又温暖的玩具,两位设计师开起了工厂,做婴幼玩具。订单不断,代工稳定,拿到了“MADE IN GREEN”的高门槛。
即便美国订单停了,如今的她也不缺其他市场的订单。但这一役,让她下定决心,“只靠外单,太被动了,你不确定别人什么时候会来卡你。”
国家政策出台,支持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电商平台来厂选品。陈国霞要的不是“去库存”,而是“品牌入驻”。
这个“五一”,她抓紧设计了一批儿童帐篷与沙发,打算在电商平台推开,干起来。“老一辈把技术、产业链都交给我们了,不是让我们再去加工的。中国已经发展成这样的强国,作为中国企业怎么能不跟上来?你要把后路切掉,倒逼着自己往前走。”
这几个月的陈国霞,逼着自己早晚跑步。四十多岁的她,有了一种“再次创业的感觉”。这场战斗,她需要一个好状态,“我相信今年,一定是个机会!”
“希望你们的报道,让大家看到我们外贸企业真实的状况,看到我们的困难,也看到我们的精气神。”采访中,有企业主这样告诉记者。
走过十几个外贸工厂,确实如此——有的工厂美线货物“爆仓”,物料堆到食堂门口,不得已停了产线;有的工厂过去靠美国订单活得“舒适”,这次从头学起,试着蹚出内销的路;有的工厂转头去中东办展会,员工说,没什么可怕的,“没有办法回避,只能积极面对,企业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体”……
评论区里,我们收获了这样的文字——

这是央视新闻《相对论》第222期节目
>>上期节目回顾:这儿的东北人,不想再“猫冬”丨相对论
总监制|闫帅南
监制|李浙 王元
制片人|庄胜春 汪洁
记者|庄胜春 魏星
主编导|汪洁 尚晓煜
编导|孟柯言 王洪春 纪方 于江 梁晨 马玮璐 张宗尧 单楚玉
拍摄|薛鹏龙 梅书军
视频|化军豪 冯译葶 杨振江
技术|夏文
合作|总台广东总站
责任编辑:孟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