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链”上天津】“大咖”眼中的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7:0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近年来,天津将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推进“三新”、做实“三量”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打造了信创、集成电路、车联网、绿色石化、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等12条重点产业链。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天津正在加快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着力构建系统完备、高端高质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牵引,做优做强重点产业链

  产业链培育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着力构建更加稳定的产业链,天津致力于打造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一是加强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深入实施“链长制”,推行“一链一策”,通过制定产业链工作方案,明确产业链重点环节、重大项目、龙头企业、招引目标、主题园区等内容,定期协商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精准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强化对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支持,围绕重点产业成龙配套、未来产业培育出台7个专项方案,统筹用好新动能引育政策和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政策,支持新产品推广应用,扩大新技术新业态应用场景,鼓励产业链优质企业参与产业标准制定,打造创新能力更强、更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持续开展撮合对接专项行动,进一步打通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堵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微企业整体配套。二是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集链成群与聚链成势。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4年底成立了京津冀汽车供应链产业联盟,聚力打造三地整车企业互补共赢的供应体系,汇聚了汽车产业链企业1000余家,加快培育汽车产业链,同时注重联合京冀两地共同引聚域外配套产业和龙头企业,着力做好推动汽车配套产业转型升级。牵头培育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共有3.3万余家企业,总规模超2万亿元。三是吸引高端人才来津就业创业。加强12条重点产业链与北方人才等服务机构合作,组织链上企业参加海河英才网络招聘会等活动,设立产业链专区,通过直播带岗、远程面试、指导落户的线上新模式,吸引超千家企业参与。举办政企交流撮合对接会,以产业人才联盟为平台,邀请重点企业、研究院所、第三方服务机构参加,为企业重点解决各类人才需求。

  发挥项目带动作用,补齐产业链短板

  打通产业链上的“堵点”“卡点”、补齐产业链上的短板,是确保产业链安全稳定与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围绕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统筹推动创新孵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育等工作,有效地支撑了产业链补链工作。一是立足产业发展现状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利用主导产业发展图谱,多渠道实时了解链上企业规模结构、发展动向等重点信息,实施靶向招商、精准施策。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组织企业参加京津产业合作握手链接洽谈会,对接洽谈北京产业转移项目,吸引其来津落地。二是多渠道开展产业对接活动。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实现重点产业链深入撮合对接,上线运行工业信息化平台,为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提供政策信息、知识产权和供需对接等服务,组织开展产业撮合对接活动。建设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优化整合创新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有效提高产业链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三是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链完善补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定期调度和跟踪督办等常态化工作机制,提供“保姆式”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点、堵点,确保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的顺利进行。以重点项目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配套企业“铺天盖地”,加速构建成龙配套、成链成群的产业生态,为提高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延伸重点产业链条

  延长拓展产业链的上下游,是确保产业链稳定发展和实力增强的重要手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落地实施,天津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全链条项目谋划、全过程统筹推动、全方位要素支持为保障,带动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实现产业集群。一是坚持高质量谋划产业园区建设。研究制定重大项目调查研究实施方案,成立产业项目谋划工作专班,调研走访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系统研究梳理产业链图谱,靶向谋划上下游优质项目;组织产业链代表性企业进行专题座谈,了解企业发展诉求,加强项目导入、科技创新、人才落户等政策支持,立足天津重点产业发展基础,面向全国打造高水平的重点产业集聚园区。二是搭建高效能的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组织企业主动对接京津地区的重点科研机构、技术转移中心和转化平台,充分发挥顶尖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优势,找准产业链延链着力点,促进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开展原始创新,加强项目前期方案论证,谋划转化更多高能级产业创新项目。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平台、产需对接平台,打造以成套产业装备为核心、以关键配套为支撑、以链条式服务为特色的完备产业链。三是以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带动产业链延伸。根据天津各条产业链之间的交叉点,布局和补强相关产业的盲点,打造新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布局相关原材料和配套产品产业集群,重点发现并培育产业链交叉的新产品、新技术,补齐相关产业链的短板,形成各产业链高度融合发展的新优势,推进重点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本期特邀专家 孙德升(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崔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相关文章

  • 周锋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落实落细“六个实施方案” 为产业倍增提供坚实支撑 咸宁网讯 记者姜明助报道:7月18日上午,市委书记周锋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业领域“六个实施方案”汇报,研究部署相关重点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制定工业领域“六个实施方案”,是遵循现代产业发展规律和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加快培育壮大工业类产业项目和企业,做大做强我市工业经济
  • 新华解码|链博会是个什么会?如何“链”起你我他?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 题:链博会是个什么会?如何“链”起你我他?新华社记者邹多为、董雪炎炎夏日,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将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开幕。链博会究竟是个什么会?如何“链”起你我他?记者为你“解锁”这些知识点。这是全球首个供应链盛
  • 内蒙古21亿株苗木保障“三北”工程种苗供应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内蒙古聚焦“保、育、繁、推、管”五篇文章,全力保障“三北”工程种苗供应。目前,全区育苗基地面积达40万亩,苗木产量突破21亿株,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不仅能满足内蒙古自治区“三北”工程建设需要,还可辐射供应周边省区。  2025年初,内蒙古制定全年完成2000万亩以
  • 第七届粮交会河南展实力 本报讯(记者 李若凡)7月12日,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辽宁沈阳启幕,河南以强劲参展规模成为焦点。副省长李酌出席开幕式,并在“美豫粮油”推介会上,宣布河南优质小麦暨“美豫粮油”全国行活动启动。本届大会以“粮安天下聚合力 产销融通促发展”为主题。河南参展规模亮眼:粮油特装展位面积居参展省份第二位,标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查在细处 改在实处 推动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上海浦东、陕西西安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指导,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上海浦东新区深入推进政策进片区、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将惠企政策“送上门”,解决好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同时,配备企业服务专员近700名,
  • 中信证券:Grok 4推理能力跃升 多模态能力有望突破打开全新应用场景 人民财讯7月12日电,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北京时间7月10日,XAI发布新一代基座大模型Grok 4,包括Grok 4和Grok 4 Heavy两个版本。Grok 4在专业学科和复杂任务上的推理能力突出,展现未来模型在长流程专业工作上的应用潜力,支持Agent落地高价值场景,结合后续多模态能力有望突破
  • 南财快评|锚定长远,凝心聚力助推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本报评论员 胡光旗产业兴则国家兴,产业强则国家强。构建与高质量发展和国内大循环相互适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打造新质生产力。广东是经济大省和制造大省,在强链、扩链、补链、延链的大背景下,理当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擘画蓝图中承担重责大任。7月11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省加
  • 好消息!落地合肥 7月10日记者从蜀山区获悉随着国科星通、同太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陆续入驻“科大硅谷”蜀山园再添创新发展新动能目前“科大硅谷”蜀山园正加快产业布局已招引科创企业280家↓用智能监测打造“数字哨兵”近日,“科大硅谷”蜀山园迎来一批优质企业集群入驻,构筑澎湃的向新力。此次入驻企业涵盖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